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是高頻詞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成就。其中,作為未來智能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中國的5G創新走在世界第一方陣,6G創新也提上了日程。
實施創新驅動勢所必然
科技實力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大國地位的體現和要求。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發展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們是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現在國家的頂層設計非常明確,就是要走科技創新之路。作為科研人員,我們應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劉若鵬認為,科技創新最大的魅力,就是能產生很多全新的、未知的、顛覆性的產品,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推動整個國家的進步。
南京大學副教授王鎖明認為,新一輪科技加速發展并帶動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世界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機。如美國提出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發布“工業4.0”戰略;歐盟實施“歐洲2020戰略”。可以說,科技創新日益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我們已經開始走上了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我們不能止步在新‘四大發明’,一定程度上我們在此前的幾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中不是錯過了,就是在跟跑,而我們現在在很多領域正在引領世界的進步。”劉若鵬暢想科技創新的未來,“科技創新將帶來的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巨變正在到來,我們對處于當前這個時代感到非常自豪和光榮。”
力爭成為5G主導者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產業發展。2018年,以萬物互聯為愿景的5G移動通信技術,將奠基未來智能化社會。
“誰都離不開它。當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沒有3G、4G,就不可能迎來這個時代。隨著5G的商用,物聯網時代帶來的智慧世界都和5G有關系。”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對5G的應用前景作出展望。
我國在經歷了“3G突破、4G同步”之后,目前正在力爭成為5G主導者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目前我國企業與國際先進企業一起共同推動5G全球統一標準,共同主導5G標準與產業發展。
劉多介紹說,5G標準的討論和制定主要在國際標準組織3GPP中展開,我國一開始就組織力量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產學研用協同,積累了相關的核心技術,向3GPP提供了8700多份文稿,占整個提供文稿數的32%,而我國牽頭的5G標準化項目占40%。
劉多說,我國最早啟動了5G技術試驗,現在懷柔外場試驗已經是全球最大的5G外場試驗,希望在今年底第三階段測試完成后,相關的系統設備等能夠達到預商用水平。為了推動5G應用,IMT-2020(5G)推進組成立了C-V2X工作組和5G應用工作組,2018年1月啟動“5G應用征集大賽”,向全社會征集5G特色創新應用。
中國的5G實力也得到了投資機構的高度評價。全球市場研究機構CCSInsight的研究主管BenWood認為:“在5G部署方面,歐洲明顯落后于中國和美國。在中國,毫無疑問,我們看到了持續的創新。毫無疑問,中國真的可以成為5G時代的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多個科技專項劍指6G
在推動5G規模部署的同時,中國也啟動了6G的研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透露,去年底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6G的發展,也就是第六代移動通信。
何為6G,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英國電信集團(BT)首席網絡架構師Neil McRae在去年一個行業論壇中,曾展望了6G(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他認為,6G是在5G的基礎上,結合成像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構成的綜合衛星通信網絡,它將實現全球覆蓋,速率高達11Gbps。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際電信聯盟ITU對于5G的所有愿景,有很多要到6G時代才能真正實現。而且,3GPP在制定5G標準時,也會考慮向6G演進的需求。
苗圩生動描繪了6G時代的生活場景。“比如說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的操控,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一毫秒的時延有可能導致車毀人亡。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這種高帶寬、低時延、廣覆蓋的6G時代的網絡。”
記者了解到,我國將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實施的重點研究專項,有多項可能和6G技術有關。其中包括,大規模無線通信物理層基礎理論與技術,太赫茲無線通信技術與系統,基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射頻前端系統技術等。
相關上市公司也在密切關注技術的發展。意華股份表示,公司目前研發的部分產品可以用來滿足6G產品的相關技術要求。超訊通信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將持續關注6G的發展態勢,適時展開新技術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