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署美國總統備忘錄,稱依據“301調查”準備對中國多領域進口產品施加高額關稅,限制中國在美高科技投資,還將針對中國“歧視性的技術許可行為”在WTO提起貿易訴訟。
23日,中國商務部立即發布了針對美國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
面對持續緊張的中美貿易形勢,不僅僅是中國企業,包括美國在內的企業蘋果、高通、英特爾等也紛紛感受到了壓力。在《華爾街日報》周日引述的一封聯名信中,谷歌、蘋果、沃爾瑪等企業聯合上書特朗普,稱實施嚴厲的關稅政策將引來報復,重創美國出口業,從而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以蘋果為例,目前中國市場是蘋果業務中不可缺失的市場。蘋果公司 2018 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大中華區營收則為 179.56 億美元,占其總銷售額的20%,去年同期營收為 162.3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11%,比三季度環比增長了 83%。另外,截至 2016 年,蘋果在中國(含香港特別行政區)凈銷售收入為 4 億 6349 萬美元,占全球總數的 21.4%。庫克在財報發表后的同期采訪中也表示:感謝中國。
在2017 年,蘋果投入了 35 億人民幣用于在中國進行的研發,現在已經擁有北京、深圳、上海和蘇州四個研發中心。蘋果的產品供應鏈中,大量供應商來自于中國,近年來,蘋果的供應鏈也在拓展,“蘋果工廠”從東部沿海、珠江三角洲這樣的發達地區,延伸到了河南、湖南、陜西、四川、重慶這樣的中西部省市。
瑞銀財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今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如果美國對于知識產權的調查不那么正面,就很有可能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征稅,包括電子產品,電信器材的配件,比如蘋果產業鏈上的一系列產品,都有可能征稅。
顯然對于蘋果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作為全球頂尖的芯片企業,高通和英特爾以及英偉達面臨的問題同樣尷尬。以高通為例,中國市場無疑是其未來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在此前北京舉行的一場技術峰會上,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對記者表示,2017財年高通的芯片業務來自于中國OEM廠商的產品營收是來自于蘋果公司營收的兩倍,中國市場將持續增長。目前,高通來自于中國OEM廠商的營收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7%,2015年這一數據為40億美元,去年為60億美元,而高通預計2019年將會達到80億美元。
高通方面今日對記者表示,對貿易以及關稅問題表示無法做出任何回應。
英特爾相關負責人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還不清楚哪些產品會受到影響,但我們認為,通常情況下,關稅對于擁有全球供應鏈的美國公司是個難題。我們希望美國政府提供意見征詢期。當我們有更多信息時,將評估潛在影響。”
東北證券宏觀分析師沈新鳳表示,美國的飛機、農產品、集成電路等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非常高,如中國采用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進行反制,這些美國行業同樣會面臨較大壓力。
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占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制品12%、紡織品10%、金屬制品7%等。
事實上,隨著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審查逐步升級,一些美國企業已經開始出于政府壓力選擇放棄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美國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日前切斷與中國華為公司的聯系。這對于尋求擴張在美市場份額的華為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過去幾年,一直努力進入美國市場的華為與亞馬遜和新蛋(New Egg)等零售商建立了合作關系,而百思買是其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
對于這一消息,華為方面發布聲明表示,華為非常重視與所有合作伙伴的關系,充分理解并尊重其選擇。鑒于商業保密要求,不方便披露雙方合作的具體細節。一位百思買的新聞發言人對路透社表示,公司無法對與供應商之間的個別合同發表評論,“我們對于所售產品變動所做的決定,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華為在聲明中稱,華為在美國銷售的產品不僅達到了安全、隱私和工程等方面的業界最高標準,也通過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認證。“截至目前,全球TOP 50運營商中的46家在銷售和使用華為產品,全球170余個國家的企業用戶和消費者也都在放心地使用華為產品。”
事實上,從2012年以來,華為和中興一直被以安全為由遭到美方的質疑和限制。華為原計劃與美國電信運營商AT&T達成銷售華為Mate 10 Pro手機的合作協議,但在正式宣布前,AT&T由于受到來自政界的壓力而決定取消合作。此后不久,美國另一大運營商威瑞森(Verizon)也終止了所有華為手機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