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中的耗氧作用可分為生物、化學和物理來源的耗氧。生物耗氧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數情況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呼吸耗氧占據池塘耗氧的絕大部分?;瘜W耗氧包括環境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無機物的氧化還原。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氣中逸散,只占據很小部分,這一過程僅在水氣界面進行。
1、 養殖池塘水體中溶氧的變化規律:
水中溶氧的分布與變化既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又具有相對的規律性。
?。?)晝夜變化
在沒有人工增氧作用的養殖池塘中,上層水的溶氧晝夜變化十分明顯。通常情況,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間。白天隨著藻類光合作用的進行溶氧逐漸上升,至下午日落前達到最大值,夜間由于藻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各種耗氧作用依然進行,因此水體溶氧會持續下降,至清晨日出前達到最低水平。但隨著水層深度的增加,特別是在補償深度以下,溶氧的晝夜變化也趨于減弱甚至停滯。
(2)季節變化
冬春兩季溫度較低,藻類生長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產生的氧氣少,而此時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學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對較低且變化較小。夏秋兩季水溫高、光照強烈,藻類生長快,光合作用旺盛,釋放大量氧氣,水體增氧作用明顯;但夏秋兩季也是水體生物量、糞便、殘餌、死亡的動植物尸體等各種有機廢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強烈的季節,因而此時水體溶氧變化大,并會經常出現溶氧過飽和水區,低氧甚至無氧水區等極端溶氧水平,是水產養殖最容易出現溶氧問題的季節。
(3)垂直變化
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現出從上到下垂直遞減狀態,藻類只能在有光線的水層中生長并進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卻在每一個深度都不停地進行,從而使水體溶氧形成上層高、下層低、非均勻遞減的垂直分布,這種現象常見于高溫季節的深水池塘。
2、 低氧對動物的危害及其行為反應
當水中溶氧不足時,首先直接對養殖動物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是通過影響水體環境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標而間接影響養殖動物,致使其生長、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輕則體質下降、生長減緩,重則浮頭、泛塘,導致大量死亡。
?。?)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
水中溶氧低于某一水平時,養殖動物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開始受到不利影響,但并不會導致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臨界溶氧。若溶氧繼續降低,到不能滿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時,養殖動物會因窒息而死亡,此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致死溶氧。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動物種類和規格不同而異,并且受到水溫、鹽度等其它環境因子的影響,例如,隨著水溫升高動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 動物對低氧的行為反應
當水中溶氧稍低于臨界水平時,養殖動物開始表現出攝食下降、生長減慢、飼料系數增加,蝦類脫殼頻率降低,且經常在淺水區活動;動物經常群集在增氧機附近。長時間持續低氧會降低動物對環境脅迫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導致應激性疾病的發生。在接近致死溶氧時,養殖動物將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難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氣,發生嚴重的“浮頭”現象。此時魚蝦運動活力很低,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如果浮頭發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剛過,表明水體嚴重缺氧,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否則會造成魚蝦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3、池塘養殖中的溶氧管理
溶氧管理是池塘養殖水質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項以動物的溶氧需求為基礎、以觀察和測定為依據,以預防為主、各種措施綜合應用的系統工程。在實際生產中,水中溶氧水平是否合適不能以魚蝦是否浮頭為標志,而應以保證魚蝦正常生理需求為標準。我國漁業用水標準規定,養殖水體溶氧連續24 h中,必須有16 h以上大于5 mg/l,任何時候不能低于3 mg/l。
?。?)溶氧的測定:
(1、測定方法 :
水中溶氧可以用化學方法或儀器法測定,經典的化學測定方法是碘量法,此法測定結果準確度高,也被用來檢驗其它方法的可靠程度。碘量法測定水中溶氧需要配制多種試劑溶液,測定步驟也比較繁瑣,耗時較長,因此多用于實驗室測定,在實際養殖生產條件下應用多有不便。市場上常見的溶氧測定試劑盒,是另外一種以化學法為基礎、根據目視色差來大體判斷水中溶氧范圍的現場快速測定方法,比較實用。但據筆者了解,目前所見的大多數此類試劑盒的靈敏度太低,導致測定結果的實用性降低。
設備測定法是一種操作簡便、結果可靠的快速測定方法。養殖現場可使用溶解氧檢測及測控儀器設備,只要將溶氧探測浮筒投入到水下固定深度,結果很快就會以數字的形式在屏幕顯示出來。在2010年以前,由于我國國內在溶解氧監測領域核心傳感器技術一直未形成國產化批量生產,造成國內溶解氧測控設備相對較貴,質量也參差不齊,且很多情況下因維護不當導致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使得設備測定法在我國實際養殖生產中使用很少,遠遠不及其它養殖發達國家那樣普及。但隨著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上升,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溶解氧測控設備將會成為養殖現場主要的測定儀器。
(2、測定時間和頻次 :
一般情況下,固定式在線儀表可以采用現場連續測量的方式,養殖群體可以實時觀察養殖水環境溶解氧濃度,并作出科學的判斷。便攜式溶解氧檢測儀每天測定4次以上或根據用戶需求完成,測定時間選擇清晨和傍晚,由此可以知道池塘一天中最低和最高的溶氧水平,有助于判斷水體溶氧是否處于合適范圍,尤其是有助于預防“泛塘”等嚴重缺氧事件的發生。對于剛剛采取過消毒殺藻和施用好氧性微生物改良劑等處理措施的池塘,以及常出現溶氧問題的池塘,應盡可能增加測定頻次。
(3、測定位置 :
應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測定,所測結果應能反映大多數養殖動物所處環境的溶氧狀況,因此不宜僅在水表層或增氧機附近測定。在任何情況下,測定池底及中部溶氧對了解水體的溶氧狀況并采取相應措施具有十分有益的參考作用。
(2)增氧措施 :
養殖生產中,溶氧管理實質上就是通過采取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增氧措施,既能保證養殖動物處于一個良好的溶氧環境、達到最佳生產效益,又不至于過度增氧導致成本浪費。從整個養殖過程和環節來講,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池底清淤消毒,合理安排放養密度 :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在每兩茬養殖生產之間干塘清淤,用生石灰對池底進行消毒并翻耕暴曬。這樣既可殺滅病原生物,降低養殖過程中感染病害的風險,又可氧化底泥中的有機物,除去池底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減少養殖過程中的底泥耗氧,起到間接增氧作用;同時還可以提高水體的硬度和堿度,增加水體緩沖能力,有助于保持養殖過程中水質的穩定性。在投放苗種時應根據養殖種類、水體條件、進排水能力、設備配置、管理水平以及期望的產量和規格等合理安排放養密度。過高的密度將會導致動物個體之間的“爭氧”,降低了生產率,經濟效益反而有可能下降,同時還會增加管理難度和風險。
(2、選擇優質飼料,采用科學投飼技術 :
一般情況下,糞便和殘餌是精養池塘中有機污染的最大來源,有機物降解過程會消耗大量氧氣。投喂營養不平衡的單一原料或低質飼料,由于適口性不佳且消化不充分,將導致池塘中糞便和殘餌增加;而優質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高,糞便等廢物排量少,從而間接增加水體溶氧??茖W的投飼技術同樣重要,應根據天氣、水質、動物的攝食和生長等情況嚴格控制并隨時調整投飼量,宜少量多次,避免過量投喂產生殘餌。在養魚池塘使用投餌機以及投喂膨化浮性顆粒飼料也有助于減少殘餌。
(3、控制藻類生長繁殖,提高天然增氧效果 :
浮游植物光合放氧是池塘水體溶氧的重要來源,很多情況下甚至是最主要的來源,但過盛繁殖的藻類夜間會因旺盛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水體溶氧,產生嚴重后果。因此,應采取生物和化學等多種調控措施保持水中合適的藻類密度,到達理想的增氧效果。實際生產中藻類密度具體測定并不方便,根據水色和透明度來直觀判斷比較有效。不同的池塘條件和不同的養殖對象及養殖階段,對水色和透明度的要求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保持嫩綠或淺褐水色以及25~40 cm的透明度是比較合適的。
(4、掌握水中溶氧動態,靈活進行人工增氧 :
在高密度池塘養殖中,人工增氧是養殖成功的必備條件,也是養殖成本中除飼料以外的最大部分。出于對電耗成本的考慮,以及對低氧潛在危害的認識不足,很多養殖者對增氧機的配置和使用并不合理,很多時候把人工增氧當作一種“救命”措施。科學的做法是在了解養殖動物溶氧需求和水中實際溶氧水平的基礎上,靈活啟用人工增氧,既保證了水體中合適的溶氧水平,又避免了因不必要的過度增氧而造成的成本浪費。
機械增氧是人工增氧的最主要方式,其核心部分是增氧機,主要有攪拌式(如水車式增氧機、葉輪式增氧機等)和充氣式(如射流式、曝氣式)兩類,各有優點,應根據不同養殖條件分別選用或混合使用。開動增氧機可促進水體流動和水質均勻化,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散發水中的有毒氣體。開機時間長短也應根據水體特別是底層、中層水體的溶氧水平而定。在用電不方便的地方或應急情況下,化學增氧劑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清除野雜魚蝦,適時進水排污 :
池塘中非養殖動物(如野魚雜蝦、螺類等)不可避免地與養殖動物在營養和水體環境方面產生競爭,從而造成營養流失、環境惡化等危害,包括降低水體溶氧。應盡可能在放養前殺滅池塘及水源帶來的野雜魚蝦,并在養殖過程中進行清除。如果條件具備,應經常補充新水,同時進行排污。注入新水可以及時而有效地改善水體溶氧,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入的水應是沒有污染、溶氧高,溫度和鹽度等與現有池水接近的新鮮水,否則會引進新的污染或造成動物的脅迫效應。
(6、及時明察環境變化,預防突發溶氧事故 :
水產養殖中,一方面天氣變化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控制性,水環境本身也在時刻發生變化,同時天氣又對水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另一方面水體溫度、鹽度、pH值等環境因子短時間內的劇烈變化又會對養殖動物產生脅迫效應。實際生產中這種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在養殖過程中加強管理,及時明察,尤其是高溫悶熱和暴雨、強風天氣應做好應急措施(機械和化學增氧),預防和處理突發的溶氧事故。
接下來就由工采網小編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專用于水產養殖行業的水質傳感器家族中的一員:溶解氧傳感器,將它們的功能和特質能給大家詳細的捋捋。
美國sensorx水下電溶解氧傳感器 - DO6400, DO7400
該DO6400和7400系列溶解氧傳感器,內含大容量的電解池,透氧薄膜更換方便, 采用可靠的原電池測量技術,支持長時間工作。非常適合養殖和廢水監測應用,這些溶解氧do傳感器僅需要最低限度的維護。包含PTF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 2片更換膜、安裝工具及電解質均包括在內。其他的維護部件在方便工具包中(見訂購信息)。溶解氧DO傳感器毫伏輸出和內置的4-20mA輸出在0-100%和0-200%飽和度范圍內都可用。
水下電溶解氧傳感器DO6400, DO7400特性:
內含大容量電解池,支持長期穩定工作;
有帶/不帶溫度傳感器的型號;
易于安裝和維護
包括毫伏和4-20mA輸出;
非常適合養殖和廢水監測應用;
日本FIGARO 湯淺溶解氧傳感器 - KDS-25B
湯淺溶解氧傳感器KDS-25B是一款獨特的原電池式傳感器,是專門為水質控制而開發的。這款溶解氧傳感器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使用壽命長,不受CO2影響。溶解氧傳感器KDS-25B 使用特殊酸性電解液,陰極采用惰性金屬金,陽極采用金屬鉛,氧氣以擴散的方式通過氟樹脂膜參與氧化還原反應,構成一種氧鉛蓄電池,然后由內部電阻將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電流轉化成電壓輸出。產生的電流與溶解氧的濃度成正比,嚴格地來說是與氧分壓成正比(溶解氧含量越高,透過氟樹脂膜參與反應的氧分子越多),KDS-25B是環境監測、水質檢測的理想傳感器之一。
溶解氧傳感器KDS-25B特點:
不受CO2 的等酸性氣體影響;
壽命長(預期壽命3 年);
精度高(±5% 滿量程);
內置熱敏電阻,可以進行溫度補償;
無需預熱、無需接外部電源供電,響應時間短 ;
獨特的原電池式傳感器,專用于水質的檢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