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突破意味著德國能源轉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該國推進氣候政策的下一步措施仍撲朔迷離。
2018年的第一天,德國能源轉型跨越了新的里程碑——可再生能源機組發電首次覆蓋接近100%的用電需求。1月1日上午6點左右,根據德國聯邦網絡監管局公布的數據,強風和用電需求短暫降低,意味著僅風力發電就滿足了大約85%的電力需求,因為日出前沒有太陽能發電補充,其余的則是由水電和生物質能發電裝置提供。
大多數專家認為,德國在極度晴朗多風的春日里很可能會跨過這個門檻,沒有想到會在寒冷的冬日發生這一幕。去年4月30日,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了總用電量近90%。
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突破意味著德國能源轉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與新年第一天同樣帶來的驚喜是,來自德國能源智庫Agora數據顯示,2017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創造了新的記錄,總發電量首次超過200太瓦時,占到總發電量36.1%,這些發電機組主要來自風能、生物質、太陽能和水電。
相較于2016年,這一數字增長了3.8%。此外,由于2017年風力條件較好,因此風電機組發電量首次超過核電和硬煤發電量。而且隨著煤電廠按照計劃陸續關閉,2017年煤炭的使用在下降,煤炭占到了一次能源消費的11%。相反,天然氣消費量在增加。
雖然硬煤的減少使電力行業排放略減,但排放大的褐煤消費相較于2016年卻基本保持不變。而且在交通、建筑以及工業領域由于礦物油和天然氣消費的增加,排放并沒有減少。
「崛起的海上風電」
近些年,德國政府和能源企業一直盡力挖掘除太陽能外更大潛力的可再生能源。2017年,德國能源轉型的進程因為海上風電發展迎來新的突破口——新增海上風電1.4GW。
根據德國風力工業協會(BWE)的統計,2017年德國海上風電裝機總裝機量達到了5.3GW,這是由北海和波羅的海上1170臺風機產生的。這些機組總共生產電力18.3TWH,比2016年增長了近50%。北海風力發電量達到15.97TWH,占德國風力發電總量的15.9%。
“我們看到一個成長的行業。”德國海上風電協會AGOW負責人UweKnickrehm說,過去,海上風電發展主要障礙是機組連接電網問題,而近些年來此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克服,海上風機已證明能為德國的電力供應和減排目標做出實質性貢獻。在2017年,海上風電項目的拍賣結果引發了世界風電行業的關注,一些項目開發商提出不需要政府補貼以獲得項目。
由Vattenfall公司承建的丹麥海上風電項目KriegersFlak以4.99歐分/千瓦時的補貼價格成交,曾引發了業界的轟動。
而在2017年4月1日進行的北海海上風電項目拍賣中,裝機容量為1490MW的四個風場中,最低成交價格為0歐分/千瓦時,最高成交價格僅為6歐分/千瓦時,最后得到平均成交價格0.44歐分/千瓦時。
據Montel公布的信息,EnBW公司發電容量為900MW的Nordsee Cluster7項目拍賣中選擇放棄補貼,報出0歐分/千瓦時的價格。此前行業人士預測德國市場補貼成交價格在8-9歐分/千瓦時之間,并未預料價格竟會以如此低。
德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擴張正“按計劃”發展,但由于政府對于拍賣設置了上限,風電行業人士仍然呼吁政府取消上限,并大幅提高容量增長的目標,并且希望到2035年將裝機目標提升到30GW。
2017年,新能源的幾次拍賣說明在德國風電和太陽能已經可以基本實現了平價上網。太陽能補貼已經降到5歐分/千瓦時以下,陸上風電低于4歐分/千瓦時,海上風電則出現了更低的價格,達到了2歐分/千瓦時。
去年,由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增長,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很大。比如出現了146個小時的負電價,打破了往年紀錄。同時,也有很多時間,每兆瓦時的電價超過100歐元。因為儲能、負載管理的出現,給市場帶來了更多新商業模式。
此外,由于天然氣以及石油價格的提升,讓電力價格在去年略微上升。2018年期貨價格每兆瓦時平均價格是32.4歐元,現貨價格大約是34.2歐元。2018年,德國居民電價將第一次超過30歐分/度。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加,顯然給德國居民帶來了“甜蜜的負擔”。
「德國的下一步」
隨著總理默克爾在9月大選之后爭取組建新政府,該國推進氣候政策的下一步措施撲朔迷離。對于下一屆政府來說將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要在德國的能源和氣候保護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以及對于未來煤炭的命運有所定論。
火力發電的未來作用很可能在社會民主黨和聯盟黨之間潛在的聯合對話中占據顯著地位。燃煤造成的排放約占德國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到2020年必須繼續消減1.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于20GW的燃煤電廠裝機必須退役。這里關鍵的是煤礦區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煤炭工人的權益保證。因而,新政府首先必須要制定并采用有約束力的煤炭退出路線圖。
德國政府自2007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到2020年將該國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40%。綠色能源倡議者呼吁以氣候保護為名加快推廣可再生能源,而電力公司則警告會推高電力成本,削弱行業國際競爭力。
德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手段——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也是下一屆政府將面臨改革體系壓力之一。
德國最近轉向拍賣大型可再生能源設備,已經導致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據Agora預計,2018年,德國電力公司計劃增加不少于4GW風電裝機和至少2GW太陽能裝機。同樣的,核電和褐煤煤電廠比例很可能會下降。其中,GundremmingenB于2017年12月31日關閉。此外,1.1GW裝機的褐煤電廠將會在今年10月轉為備用應急電源。
雖然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政府還應為低排放發電裝置、儲能及其他靈活性的發電能力建設提供融資條件,否則在保證供應安全情況下進一步減少煤電是不可能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通常是積極的,但重要的是要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完成并且與電網開發同步。
對于一直遲遲未組建而成的政府來說,如果可再生能源的大力發展,依然實現不了碳排放的承諾,德國作為世界能源轉型標桿的領導地位,也勢必受到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