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興再祭“殺招”
4月16日晚間,美國商務部官員透露,因為違反美國規定,美國企業被禁在未來七年內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美國商務部官員表示,根據當時的協議,中興通訊承諾解雇4名高級雇員,并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但中興通訊在今年3月承認,該公司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
對此,中興通訊通過官微表示,中興通訊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積極溝通與應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表示,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中興通訊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并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中國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緊隨美國的腳步,4月17日上午,美國的盟友英國也向中興通訊發出“圍剿令”。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警告英國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通訊的設備和服務,認為那可能會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有關專家分析,在當前敏感的時間點選擇制裁中興通訊,明面上的理由是因為中興通訊未按照協議,“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不過,該理由經不起推敲,美英“圍剿”中興通訊背后的真實意圖是在打壓中國的高科技公司,直指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十大領域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5G技術研發已經處在全球領先地位。
這并不是美國第一次“封殺”中興通訊。2016年3月,美國政府以中興通訊及3家關聯公司違反美相關出口禁令為由,將中興通訊列入出口限制名單,限制美國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包括芯片在內的美國產品。
全球產業鏈將受影響
中興通訊大力發展5G技術,是美國“盯上”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中興通訊,不久之前華為手機已經遭到美國無端貿易限制。前段時間博通計劃收購高通,被美國政府等強制否決,據稱就是因為擔憂高通被收購后,5G創新無法領先中國等競爭對手。
經過20多年篳路藍縷,中國已經從“2G陪跑”到“3G跟跑”再到“4G并跑”,如今逐漸走向“5G領跑”。激烈競爭后剩下的4家全球性4G/5G設備供應商中,有兩家是中國廠商,中興通訊正是其中一家,目前已掌握5G端到端的產品技術,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預商用5G解決方案。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通信業是受益全球化、推動全球化發展最具影響力的行業之一,單個國家無法構建整個產業生態,全球化產業分工非常細致。本次美國制裁中興通訊,如無法妥善解決,將給中興通訊、給中國通信業、給全球通信產業鏈都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就中興通訊來講,德銀稱,即使能夠從其他國內供應商采購,該公司利用重新配置產品向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也有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鑒于某些芯片及濾光器采購自美國及難以被取替,因此預計該公司的無線產品將會受到影響。
對此,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確實會對中興通訊產生負面影響,但馬上面臨直接損失的也會是美國公司,中小公司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高通、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如果失去中興通訊這樣的大客戶,對于它們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如果中興通訊轉向其他競爭對手,如手機芯片采用聯發科的產品,這對于高通不是什么好事情。
“這些公司大多位居全球光器件供應商TOP 10,股價暴跌的原因是深度依賴中興通訊等中國設備商的采購,深度依賴中國市場,例如Acacia,業績的30%是由中興通訊貢獻。打壓中國信息通信業,美國供應商很難做到獨善其身,必然是一個雙輸的結局。”項立剛說。
中金報告則指出,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加出口權限禁止令,若不能在1-2月內達成和解,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運營商網絡建設帶來一定影響,并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絡的推進。目前中興通訊占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占中國電信設備市場約30%市場份額。中興通訊有1-2月的零部件存貨,若不能盡快達成和解,會影響相關業務。
封鎖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雖然封鎖的結果肯定不利于中興通訊,但是對中國產業可能是一件好事。“這次封鎖可能就是我們的機會,比如手機芯片,中國在3G時代用上了TD-SCDMA,全世界的芯片廠商都不支持,中國只能自己做手機芯片,因此展訊、聯芯等一批企業將會崛起,雖然很艱難,但能夠逼著這些企業成長。正好給中國企業留出市場空間,幾年的時間,中國的手機芯片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包括后面華為和海思的加入。現在每年有上億片中國自己的手機芯片在手機中運行,而且這個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就是封鎖讓中國得到的機會。”項立剛坦言。
通過本次制裁可以看到,中國在芯片、元器件領域仍然較為弱勢。國內通訊網站C114分析指出,在終端基帶芯片上,還有聯發科和展訊替代高通,但在服務器芯片層面,美國供應商一家獨大,在通信網絡的核心光芯片層面,主要以美國供應商為主。因此大力發展創新產業,逐步彌補產業差距,才是應對此類風波的終極手段。
3月23日,IC Insights公布全球2017年Fabless芯片公司情況。美國企業占全球份額約53%,加上即將遷回美國的新博通,美國占比約69%,可謂一家獨大。中國內地2017年全球占比約11%,低于中國臺灣地區的16%,排名第三。其中還包括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與大唐半導體的自用芯片,除去這些,中國芯片只能占比5%-6%。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需要進口2300億美元芯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這2300億美元芯片,要么是客戶指定不能更改的芯片,要么是中國不能自主設計生產必須要進口的芯片。
當然,中國芯片也在一步步逐漸發展過程中。根據IC Insights發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國內有兩家廠商殺進前十名,分別是海思和紫光集團(展訊+RDA),這兩者分別以47.15億美元和20.50億美元的收入位居第7位和第10位,其中海思的同比增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1%,僅僅次于去年火熱的英偉達和AMD,在Fabless增長中位居全球第三。
對于中美兩國之間高科技領域摩擦,項立剛認為,未來還會不斷加強。“中美兩國高科技領域以前差距很大,現在這個差距在不斷減少。以通信領域為例,摩托羅拉、思科、朗訊等企業在過去占據了中國市場很大份額,但是今天它們的份額在萎縮,甚至已經消失。而高通、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嚴重依賴中國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手機企業,高通就無法生存,沒有中國客戶,英特爾也很受打擊。同時,中國企業正在成長,逐漸蠶食美國企業的市場,這種情況下,沖突很難避免”。
中興被禁 美國吃相很難看
陶鳳
在又一輪中美貿易摩擦的短兵相接中,中興不幸成為靶心。美國的一紙禁令,讓本就不斷陷入漩渦的中興,再受重創。
簡而言之,七年以內,中興再也不能采用任何來自美國的零件和技術來生產產品了。接二連三的罰款已經讓中興元氣大傷,而如今的一紙禁令更是切中命門。如果禁令真的落實,并且長達七年的話,對于中興很有可能成為不能承受之重。
“無芯”一直是中國半導體行業難以言說的痛。掌握這項核心科技的美國,正在任性地使用自己的市場特權對中國廠商實施打擊,將雙方貿易摩擦的緊張程度推向高點。
對中興的禁售令,并不是只針對中興。芯片是中國對美國依存度最高,也是貿易量最大的品種。挑出中興全面禁售,更像是在威脅其他企業。中興成為受中美貿易戰波及的第一家電信設備廠商,卻未必是最后一家。
受損的不只有中國的中興。中興手機與美國主流的電信運營商均有合作。對于美國企業,切斷和中興的“聯系”也并非什么好事。
堅持不下的貿易摩擦于中美企業來說,只能是比誰輸得更多。作為中美貿易的內里,企業感受到的將是更加透徹的切膚之痛。發動貿易戰并不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相反會使更多置身其中的企業蒙受損失。
唇齒相依。產業鏈的黏合依附程度越來越高,全球貿易網將中美企業串聯起來成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因此,在中美關系上,經貿關系長久以來是作為“壓艙石”式的存在,每當在政治、外交關系出現沖突時,雙方商界和企業界的呼聲往往最高。
不僅是中國企業,美國企業也受到中國企業越來越直接而有力的競爭。一些美國長期保持優勢地位的領域,也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
特朗普600億美元加征關稅消息傳來,波音、卡特彼勒等美國制造業巨頭當天股價損失最為慘重。這兩家工業集團都有相當大一部分供應鏈設在中國,同時中國也是它們最重要的買家。
中美經濟結構在全球化后發生了重大改變,美國要找回“失去的制造業”很難一蹴而就,在全球化主導的資源配置中,美國企業在一些行業的比較優勢漸失,相反美國的服務業企業,則更需要沖出國門,去打開中國服務業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
早在2018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已提出,中國將利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機會推出新的改革舉措,一些措施將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不到3個月,相關開放措施就已經在金融、汽車等領域極速推進,將為更多企業帶來空前的市場機遇。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放棄一意孤行的“賭博”,特朗普或許可以幫美國企業找到獲取長遠利益的更優解。(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