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技術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外星技術,而是人類科技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智慧的高度結晶,每一次的突破都有它內在的邏輯。通過今年的中興事件,大家清晰的意識到芯片是整個電子制造業發展的基礎,甚至未來中國高端制造業其中重要的基礎產業。
5月19日,2018雪球港股高峰論壇在深圳召開,科通芯城(3.8, 0.02, 0.53%)的創始人康敬偉在會議上表示,國產芯片和AIOT智能物聯網是科通芯城未來的兩大機遇。
科通芯城是做IC元器件的自營電商平臺,主要服務于中國幾百萬家中國電子制造業企業,主營方向為芯片和智能物聯網。
芯片機遇
中國大概有300多萬家的電子制造業企業,作為全球電子制造業的基地,每年大概要進口超過2萬億人民幣的IC元器件,也就是芯片。在2014年科通芯城上市的時候,這個數字是中國石油(6.51, 0.39, 6.37%)進口總額的2倍,而當時石油的價格是100美金左右,所以經過中興事件大家非常清晰的理解到芯片是整個制造業,甚至未來中國高端制造業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產業。
康敬偉表示:“科通芯城作為一個平臺,就是要把全世界主要的高端元器件企業,匯集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再通過我們這個平臺把銷售產品給中國的制造業企業。”
IC元器件的交易平臺
作為IC元器件的交易平臺,科通芯城與傳統意義的B2C京東淘寶商業模式不同。首先,IC元器件首先購買者不是個人消費者,是企業。企業是買芯片,用在自己的電子產品上。而中國電子產品生命周期是6到12個月,不管手機、手環,還是機器人,到期如果不能重新設計產品,就會喪失自己的市場。其次,芯片是一個設計周期長、資金投資大的行業。據科通芯城測算,一塊中高端的芯片,設計周期一般在18個月,前期投入需要幾千萬美金。而且還不知道賣給誰。
不管是芯片行業還是芯片使用者,都要面對高投入、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科通芯城設計了一套自己的商業模式——產品的推廣營銷,把最新的芯片產品技術推廣給客戶。
康敬偉表示:“IC元器件的電商不僅僅是一個銷售的功能,在銷售之前很大一部分功能是新產品的推廣和營銷。科通芯城通過自創的商業模式,用互聯網建立機器人、汽車等社區,通過社區影響那些企業的設計工程師、采購人員、CTO等。通過精準營銷去影響那些企業的關鍵人,幫助很多供應商去推廣他們最新的產品。推廣完,當客戶采用產品以后,科通芯城通過O2O平臺,把產品賣給客戶,產生銷售,這就是科通芯城所做的IC元器件平臺。”
目前,科通芯城是中國最大的IC元器件的交易平臺,擁有超過幾萬家的交易客戶,覆蓋了全世界50%以上的供應商。在IC元器件交易的基礎上,科通芯城開始了第二個戰略——硬蛋。
硬蛋計劃
在中國還沒有講雙創之前,科通芯城就推出了硬蛋平臺。
科通芯城旨在把硬蛋打造成中國IOT智能硬件市場最大的創新產業平臺。現在已經有兩萬家創新創業做IOT的企業,覆蓋的領域有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機器人、AIOT定制芯片的,這是目前硬蛋平臺主要服務的那些做創新創業的企業群體。
經過三年多的準備,科通芯城基本上可以把硬蛋從一個雙創平臺,慢慢變成一個AIOT的企業轉化平臺。至于為什么叫AIOT?康敬偉表示“因為IOT智能硬件如果沒有和云端的AI,沒有AI技術的支撐,其實不是一個智能的產品,所以未來所有連在物聯網上的產品,都是AIOT的產品,因此科通芯城把它定義叫智能物聯網。”
通過過去三年建立了龐大的AIOT的生態系統以后,底層有很多芯片公司、模塊公司、技術方案提供商、做完成品的公司,形成了一套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系統,有了這個生態系統以后,科通芯城給自己定了三個盈利模式:第一個就是向所有做IOT的企業賣芯片。第二個是從大數據中獲取用戶所需要產品信息,利用硬蛋的AI能力,設計AI硬件模塊賣給AIOT的客戶。第三是硬蛋在平臺中有大量的新經濟的創新創業企業,硬蛋通過技術服務、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換取股份,類似于聯合創始人,當那些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后,硬蛋也可以實現產業化收益。
切入AI
AI是整個物聯網行業的核心的技術入口。康敬偉表示:“AI產業鏈很簡單,就是一個在云端,一個在中端,一個是“云+端”的AI運用場景。AI就像“互聯網+”一樣的,未來幾年是要落地到每一個細分行業,每一個細分領域市場,而落地的過程就是一個AI產業鏈的形成。”
AI產業鏈在每個細分領域形成的過程是有很多難點的,科通芯城在整個產業鏈里,把硬蛋在AI產業鏈的定位做了分析。首先云端有很多一流的AI技術公司,像BAT等,很多可以看作是云端企業。在端的方面,機器人、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有很多行業應用。但科通芯城認為在云和端中間把所有的功能全部放在云端去計算并不是未來的主流方法,更多的趨勢是在云和端中間會有一層邊緣計算平臺,可能只有5%的東西需要在云端的AI進行計算,大部分的處理問題是在終端和終端邊緣的計算,處理了所有AI數據。基于這樣的理念,科通芯城在兩年前就打造了K系統,是一個分布式平臺,這個平臺是在AI產業鏈里非常重要的一環,是連接云和端的重要連接平臺。
K系統就是找到一些微軟和諾基亞的團隊做的平臺,是一個交換云的概念,我希望用戶一開始不用考慮以后會用哪一家的AI技術,給他們一種開放式平臺,讓他們在產品設計好以后,在中國銷售可以用阿里云,用科大訊飛,當他們去美國銷售的時候,也可以用他當地的云。這是科通芯城們做這個平臺的初衷,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做成,并且從去年開始重新定位成AI模塊技術提供商,也就是AI硬件中間件的提供商。
最后,康敬偉再次強調公司的戰略方向非常清晰,聚焦在兩個核心行業,一個是利用芯片,作為整個電子制造業的入口,打進電子新興制造業的市場,去獲取中國每一波高增長的產業行業機會。第二是利用AIOT硬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去扶持中國在智能硬件、物聯網的高端企業,從中重要的是把科通芯城的AI產品銷售到行業里面去,同時也能幫助這個行業和客戶成長過程中,科通芯城能通過投資和產業化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