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超微(AMD)7 納米芯片來勢洶洶,分析師認為習慣安逸日子的英特爾似乎尚未意識到威脅,也未有充份準備,明年可能遭遇一場硬戰。
野村證券旗下研究機構Nomura Instinet 上周訪談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會后發布報告認為英特爾主管輕敵,對英特爾抵御超微挑戰的信心下滑。
分析師Romit Shah 指出,科再奇坦承超微確實會搶走部分伺服器處理器市場,但他并沒有明確設下防御底線,只說不讓超微拿下15-20% 的市場就好。AMD目前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其實只有1%左右,12年前,AMD曾憑借Operon(皓龍)拿下25%的市場占比,那是唯一的巔峰。
英特爾這幾年新產品效能進步遲緩、遭批擠牙膏,發展先進制程又一延再延,為日后流失競爭優勢埋下禍根。
英特爾上周發表28 核心處理器,時鐘脈沖飆到5GHz,但卻被踢爆是靠壓縮機冷卻超頻跑出來的成績,并非商業化產品,反觀超微新32 核心處理器不僅貨真價實,且確定于第三季出貨。
臺北電腦展上,AMD全球首次展示了7nm CPU處理器和7nm GPU顯卡,其中前者是服務器領域的EPYC,后者則是現有14nm Vega的升級版。
AMD表示,7nm Vega目前正在試產,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第一批產品是Radeon Instinct計算卡,后續才是Radeon游戲卡。但AMD并未透露7nm Vega核心的具體細節。
除此之外,超微7 納米芯片將在2018 下半年導入量產,而英特爾10 納米制程大規模量產還要等到明年。英特爾周一下跌0.96%,超微則大漲3.15% 至15.73 美元,創2007 年以來新高。
至于其第二代Threadripper 處理器,雖然目前并未上市,但是根據AMD 的說明,現階段已經有部分內容可供確認,例如最高規格為32C64T,也就是最多32 個核心數, 64 個總執行緒。規格之高已經不太像是一般使用的范疇,而是商用或工作站的等級。但第二代Threadripper 并未使用最新的7nm 制程,而是使用相對穩定的12nm 制程,AMD 或許是為了出貨穩定的考量才這么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希望塞入更多核心,才并未將制程提高至7nm。
據外媒報道,AMD CEO蘇姿豐博士上月底在在參加JP Morgan(摩根大通,小摩)的活動時預測,在桌面處理器上,AMD今年能獲得大約20%的份額,移動處理器預計是18%。
不僅如此,蘇姿豐還表態,未來幾年內AMD的處理器份額甚至會翻倍,也就是達到40%的高度。
今年一季度,AMD實現16.5億美元GAAP營收,凈利潤8100萬美元。
統計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顯示,AMD桌面處理器的份額也從2016年的8%增長為12%(2017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