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魅族發布了魅族16手機,除了非常具有攻擊性的2698元定價,最扎眼的改變應該是處理器。
發布會之前,魅族官方甚至非常興奮的發了一條微博“魅族16用驍龍845,連續強調了3遍”!
可在此前,魅族曾公開表示,魅族是唯一一家不依靠高通做大做強的手機公司,很顯然,提起打磨聯發科,魅族還是有一些自豪之情在里邊的。更有媒體稱,從MT6595到Helio P10再到Helio X30,魅族手機的發展史就是聯發科主流處理器的更新史。
然而今年,魅族發布的兩款手機都采用了高通驍龍的處理器。
實際上,在魅族之前與聯發科告別的還有美圖T9手機,轉向高通驍龍平臺。再往前追溯,OPPO、vivo也從去年開始在R11、X20的旗艦機型上從聯發科改為高通。
聯發科在國產手機中,已經基本喪失高端市場。
當然,在中低端市場聯發科還是具備一定的實力,比如定價1300元的vivo Y81、將于越南發布的OPPO F9、999元的諾基亞X5、599元的紅米6A……
曾經被視為國產芯片曙光的聯發科為何淪落至此?
低端是原罪
老道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身上撕不掉的低端標簽。
至于這個標簽的由來,就不得不從2003年國產“山寨機”的崛起說起。彼時,聯發科作為唯一獲得移動處理器芯片制造技術的國內廠商推出了第一款手機解決方案——MTK。
在深圳華強北手機市場的助推下,山寨機和MTK平臺迅速占據了國內的不少手機市場份額。包括波導、天語、長虹、TCL這些老牌國產廠商都曾經是MTK平臺的承載設備(手機)廠商。
2012年聯發科以一顆MT6575芯片的成功,奠定了芯片領域的定位。這顆芯片,大幅降低了智能機的成本和價格,打造出聯想A750、vivo S7等一系列火爆的千元機,成為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安卓智能機的選擇。
這樣的發展線路,直接助推了聯發科的兩個結果:一是品牌定位低端,二是銷量迅速獲得提升。
關于第二點,紐約時報2013年的一篇匯總文章中,評價聯發科道:在國產手機發展的前十年時間里,無疑是聯發科的鼎盛時期。
但影響最為深遠的卻不是其龐大銷量,反而是低端的定位。
聯發科也不是沒有想過改變。在2015年初的發布的HTC One M9+上,聯發科的Helio X10處理器初次亮相,這表明了聯發科有意旗艦化,提升自身的品牌定位,該手機發布時的售價高達5000元。
但隨后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采用了同款處理器的魅族MX5的售價為1799元,而到了“價格屠夫”小米的手里,相同芯片的紅米Note 2售價僅為799元。
可想而知,當消費者看到自己花4000多買的HTC旗艦,跟799元買到的紅米Note 2使用的是同一款聯發科處理器時,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懊惱與悔恨。
實力差距是硬傷
聯發科會有如此結果,品牌定位的局限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其硬實力略遜一籌。
還是以Helio X10為例。當樂視超級手機樂1初次使用這款處理器的時候,其安兔兔跑分高達50000多分,只比當時的高通驍龍810低8000多分。但是這就代表了Helio X10功能非常強悍么?
我們以最具代表性的CPU和GPU的性能進行簡要分析。
Helio X10采用了八核A53的架構。而在A53之上,還存在著檔次更高的A57架構,兩者的性能區別就是一個省電、發熱小、性能低,一個費電、發熱多、性能高。
而作為競爭對手的驍龍810,卻采用了4個A57的核心。只這一點,便已決定了Helio X10在作為旗艦這個件事上,實在有點勉強(盡管驍龍810當年也失手了)。
再來看非關系到3D圖形運算的GPU,這直接關系到“機友”玩游戲時候的流暢度體驗。Helio X10內置的GPU核心是PowerVR G6200,但這款GPU產品同樣是PowerVR產品中的低端產品,更高端的是當時iPhone 6plus使用的GX6450。
經過測試,iPhone 6plus的圖形性能比魅族MX4高兩倍多,更有數據指出,G6200這顆GPU能否流暢運行Android平臺上最新的3D游戲都還是一個問題。
另外,在智能手機競爭最關鍵幾年,聯發科芯片在基帶方面始終落驍龍一籌,網上關于聯發科處理器信號不穩定的抱怨也有很多,2016年紅米Note3/魅族MX5等搭載聯發科Helio X10處理器的機型出現WiFi斷流問題就是一例。信號不好,這對智能手機的體驗影響是很嚴重的。
聯發科對產品線和命名的管理也是有待商榷。
先不說的別的,MT6750、MT6755N、MT6755S、MT6752、MT6753T、MT6582、MT6735、P10、P15、P18、P20、P22、Helio X10、Helio X20、Helio X30……這些芯片型號誰能先幫老道梳理一下,哪些型號啥時候發布的,相互之間是啥關系,性能有啥特點,對標的是哪款產品,哪款手機應用了哪款芯片?
這些眼花繚亂的芯片名稱,反正老道是記不住的。只能在看到前綴“聯發科”的名字時,結合上述原因,下意識地產生“還差點意思”的感覺。
現在,中國手機市場已經不同往日。根據GFK的數據報告,中國Android智能手機均價,從2016年的1500上升到2017年的1600,預估2018年均價將達到1700左右。
也就是說,國內的智能手機消費正在經歷一個升級階段,消費者對性能、品牌等要求正在逐漸增強,而品牌與產品性能提升緩慢的聯發科,無疑在吃盡低端換機紅利之后,遇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瓶頸。
因此,魅族等廠商選擇放棄聯發科也就理所應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