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紫光集團宣布原華為副總裁楚慶加盟紫光,出任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
新聞越短,意義越大。這是一則引起產業高度關注的重要人事新聞。關于楚慶,無需介紹。華為無線預研部總經理、大唐移動副總經理、華為公司副總裁及海思半導體首席戰略官等頭銜;中國第一臺量產基站的主要研發負責人之一、全球第一臺寬帶軟件無線電基站樣機的負責人、發布中國第一個手機芯片方案、發布全球第一個TD-SCDMA手機芯片方案,發布中國第一個WCDMA+GSM手機芯片方案等輝煌已經讓其成為中國產業界“符號”般的存在。其在半導體產業的威望和影響力,尤其是通訊產業的地位在其加盟紫光后足以謂惟楚有才,紫光有慶。
楚慶加盟紫光不是一件小事,由此折射出的紫光引才的發展以及背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用人觀,意義更大。
從紫光引才三部曲看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觀
今年是紫光進入集成電路產業五周年。五年內紫光從之前的默默無聞成長為如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布局能力、融資能力、資本運作、產業拓展已讓業內充分感受到其壯志雄心。
紫光有志,更要有人,因為對半導體產業而言,人才是第一位的!紫光如何引人、用人不僅是紫光內部最重要的事情,也備受業界關注。過去五年,紫光集團的引才凸顯了三部曲的風格。
憶當初,紫光初入半導體,迅速擴張、跑馬圈地,資源布局尤為重要。紫光引入了不少來自政府的“戰略型”人才,這為紫光前期的迅猛發展打下了基礎。
漸成熟,紫光布局漸清晰,規模為王,運營為上,提升產值是為關鍵。紫光延攬了眾多來自央企的“客戶端”人才。為產業的供求屬性所驅動、為規模體量所驅動、為業績銷售所驅動,尤其是引進不少來自運營商等央企或者客戶端的“銷售型”人才,打通客戶資源,提升銷售額,驅動整個集團在規模上快速往前,迅速推高了集團的體量。
五年過去,紫光的產業布局已成雛形,產值規模大幅提升。此時,最關鍵、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那就是企業在產業上的核心競爭力!先進技術的積累、企業發展的質量、持續發展的戰略、國際競爭的能力。要想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公司,必須引進一流的產業人才,組建一流的產業團隊!半導體產業的獨特性,更決定了產業人才的高度稀缺性,尤其是懂技術、長戰略、強管理的復合型領軍人才。
資本決定企業的量,人才決定企業的質。半導體產業更是如此。此時的紫光更需要優秀的“產業型”人才。五年時光的砥礪前行,千億資本的持續投入,紫光對半導體的理解得到了升華:重視產業人才,加強企業管理,回歸產業本質!
今年紫光引進了資深的“產業型”領導刁石京作為聯席總裁,負責紫光芯片業務。刁石京對芯片規律的理解、相關資源的統籌、產業人才的協調,極大地推動了紫光在產業的落地,尤其是其謙虛隨和、低調務實的態度,為紫光的“高舉高打”增添了“穩健務實”。刁石京不是第一位,楚慶也不是最后一位。僅僅刁石京和楚慶也是遠遠不夠的,但他們的到來代表著紫光對產業理解的轉變,對人才引進的轉變,也代表著紫光集團由側重商業擴展到重視技術研發、從資本運作到產業經營的轉變。這比楚慶的加盟更有意義!
從戰略型,客戶型,再到產業型,紫光的“用人三部曲”折射出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三段“芯”路。紫光用人三部曲的發展又何嘗不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這五年成長的縮影?2013年開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高調介入,政府資本積極投入半導體,拉開了中國半導體新階段發展的大幕。眾多政府領導紛紛下海,有的做投資,有的進產業;后面伴隨著眾多央企、非半導體企業高調進軍芯片領域,眾多圈外的高管也前赴后繼,跨界造芯;有了錢,也有了眾多跨界人才,但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實質競爭力還待提升,這需要更多管理人才、技術專才、產業全才。不僅紫光,其它半導體龍頭企業近年也都在產業人才上用心、發力、布局。去年中芯國際引入梁孟松,華力引入臺灣專業團隊、最近的富士康引入存儲產業領軍人物等都是中國業界回歸產業本質的縮影!
五年歷練,從表面到內涵,從現象到規律,從資本到產業。不僅紫光,中國業界對產業的理解也開始升華!不僅惟楚有才,更要于斯為盛!唯如此,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才能在世界競爭中后來居上,跨越發展!
從產業發展看紫光芯片設計板塊戰略
集成電路產業已過甲子之壽,歷久彌新,進入新的時代,又有新的規則。那就是在芯片技術高度成熟,終端應用百花齊放的當下,單一產品、單一芯片和單一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難。為抵抗產業風險,整合系統資源,更好地服務客戶,企業的發展必須全面化、多元化。技術全面、產品廣泛會是一流半導體企業的競爭法寶。臺積電如此,三星更是如此。高通收購NXP如此,博通處處并購亦是如此。
紫光的布局橫跨存儲器、芯片和服務器等多個領域,已有集團作戰雛形。僅旗下芯片設計業務就有紫光展銳和紫光國微等,產品更是涵蓋手機基帶、物聯網、射頻、安全、定制化DRAM、內存控制器和FPGA芯片等。但其布局卻是獨立發展、各自為戰,多元化、分散化,未實現聯動、未發揮協同。
在芯謀研究2018年中國十大芯片設計公司預測中,紫光旗下擁有兩家前十大公司:紫光展銳和紫光國微,是唯一一家旗下有兩家進入十大的集團。難能可貴,假如其設計業務整合在一起,不僅在排名上更上層樓,更能通過協同作戰提升競爭力。
比如手機芯片和存儲芯片、安全芯片可以整合協同,服務于同一客戶,還能相互組合,為客戶提供不同的定制芯片。如紫光展銳(手機基帶芯片、物聯網芯片、射頻芯片)、紫光國微(安全芯片、定制化DRAM、內存控制器、FPGA)可以打出“組合拳”。以手機芯片為主,加之存儲和安全芯片,既能一體兩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和定制化服務,又能在“東邊日出西邊雨”時產品相互帶動,機遇共享、風險共擔。現在存儲器熱,可從存儲帶動基帶;未來基帶熱,反過來以基帶帶動存儲。另可在“存儲+基帶”的服務基礎之上,提供安全芯片及安全云服務,給客戶以更多增值,給紫光以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除此,設計業務的整合還能強化其在產業鏈上下游的話語權,實現在供應鏈的互補、聯動、配合、規劃、采購、定制。譬如通過SIP系統式封裝加強芯片的整合,強化在上游的地位,還可以拓展到IP、EDA和軟件等。
未來想象無限,紫光已在行動。2018年,展訊和銳迪科完成合并,吹響了整合的號角。楚慶的加盟或許為大合作拉開了序幕!楚慶職業生涯中最久的就是華為/海思,華為/海思有豐富的產品線:監控芯片、機頂盒芯片、電視主芯片、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通訊芯片等等。這與紫光的芯片布局有著高度的重合。既對每個產品有深刻理解,又能加強多個部門協調;既要技術深厚,又要高屋建瓴,楚慶正是紫光“確認過眼神”的人。
此時的紫光,此時的楚慶,此時的牽手,頗有“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的感覺。惟楚有才,紫光有慶,風云際會才在笑談中。
(強調說明:本段論述僅是芯謀研究從產業角度分析,對紫光旗下設計板塊的業務建議,僅為芯謀研究建議。請勿因本文論述聯想紫光國微未來發展,更不涉及其資本運作)
引人、用人、留人是紫光的挑戰,更是中國產業的挑戰
雖楚有才,晉實用之。兩千年前的成語在當下仍很深刻。優秀人才急缺,招人難,用人更難,留人則是難上加難。從中國半導體產業來看,引人、用人、留人更是一門大學問。
授之以信、放之以權、賦之以能,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支持與耐心同等重要。半導體從來都是一個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的行業。夏雨冬霜、春華秋實,成就企業非一日之功,扭轉乾坤更需要百般付出。信任、支持、耐心、寬容,在今日的紫光更需如此!楚慶等專才需要紫光的耐心和寬容,紫光等半導體企業也需要業界的耐心和寬容,中國半導體產業也需要社會的耐心和寬容!
一山放過一山攔,不破樓蘭誓不還。半導體是紫光新時期的神圣責任,也是中國產業人的歷史使命!這是雄關漫道,這是崎嶇征途!乘風破浪正當時,歷史的發展都是由有使命的人來書寫。今天是紫光選擇了楚慶,楚慶選擇了紫光,祝福明天將是紫光成就了楚慶,楚慶成就了紫光。
使命、情懷、責任、擔當,在這一刻,我們產業人擔起這無限責任,堅定地向著前方砥礪前行!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