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消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告誡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道理人人都懂,但防不勝防的騙局之下,我們真的能完全杜絕理財的坑嗎?這顯然不大可能。
據有關消息報道,2018年9月18日上午,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合肥美的冰箱被騙3億元理財的案件。受審的包括涉嫌詐騙的貴州安泰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公司融資負責人、會計以及銀行職員和融資中介等多人。一個利用理財來詐騙巨額財產的套路被層層揭開。
其實要說起這件事,時間還得回溯至2017年6月份,當時有媒體爆料美的集團遭遇了一場為其量身定做的理財騙局,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強烈關注,眾說紛紜之際,終于美的集團對外發表了一篇名為《針對市場所關注的美的集團下屬公司理財案件的說明》,正式對此事作出回應。
美的集團在聲明中表示:“美的集團下屬合肥美的冰箱公司與2016年3月購買了理財信托產品,規模10億元,期限為2年,該委托理財經過了美的集團的授權許可,且額度包含在美的集團經過董事會及股東大會整體審議通過的授權額度范圍之內。”
與此同時,美的還提到了:“2016年5月公司通過內控日常核查,發現該委托理財事項存在詐騙風險,第一時間報案,并由公安機關及時采取資產凍結及控制相關人員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維護公司權益。”
據了解,所謂的理財信托產品實為徹頭徹尾的騙局,實際就是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騙取他人財物。犯罪分子冒充銀行副行長,甚至還弄出了一個假的銀行公章,一環接一環的精心設計之下極具迷惑性令合肥美的集團信以為真。
盡管在美的集團正確的處理之下,該詐騙事項所造成的損失金額有限,但還是給我們提了個醒。理財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收益,如果一個理財收益達到幾十個點甚至翻倍,聽起來是很誘人,但是同樣存在虧損的風險。也正是因為如此,理財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的選擇理財產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也要考慮相應的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案情復雜,此案并未當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