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基因檢測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大變動在行業內接連發生。其中,入局基因檢測行業的玩家數量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該行業的蓬勃發展。根據基因慧的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國內的基因行業內,共有55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達9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60%。
在基因檢測發展前沿論壇上,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院白凈衛、仁東醫療CEO金鴿、慧渡醫療CEO賈士東、首度基因CEO唐元華和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徐淵平圍繞基因檢測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度討論。
從基因檢測的技術層面出發,白凈衛在大會上表示,基因檢測技術正在從二代測序向三、四代測序發展。
實際上,二代測序在過去就像是在基因檢測領域中“C位出道”的。在白凈衛看來,二代測序的優勢主要在于高通量和高準確率。簡單來說,這項技術是將DNA隨機切成了無數個小片段,因此二代測序不是一次只測一個片段,而是針對上百萬個片段進行分析。
不過,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優勢,測序讀長較短,且測序時間較長便自然成為其劣勢。實際上,二代測序技術的生化反應率本身就難以達到100%。無數段較短的測序讀長猶如一個巨大的方陣,當無法保證每人都步伐一致的時候,也就很難使得該方陣在走完全程后還能保持原有隊形?;谶@樣的邏輯,白凈衛認為,難以保證效率成為了二代測序技術面臨的核心問題。
也正因這樣的不足,才衍生出三四代測序技術。白凈衛介紹,發展至這一階段的測序技術以單分子連續測序為主要特點,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較長的讀長、較快的測序速度和較少的試劑使用量。從技術層面來看,新一代的測序技術仍需要面臨各種挑戰,除此之外,白凈衛還認為更高的集成度、更高的通量和高信噪比的傳感器將會是未來單分子測序技術的研究方向。
從商業發展邏輯來看,金鴿認為技術只是一種過渡手段,聯合治療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趨勢。
據《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破千億,達到1050億美元。并預計在2020年,疾病早篩+伴隨治療的精準醫療公司將成為中國癌癥診療市場的主流。
因此,有人說基因檢測進入了黃金十年的確不為過,而該領域的蓬勃發展還表現在基因檢測與其他學科間的不斷融合。但金鴿表示,與其將以基因檢測、免疫治療等為代表的技術吹得神乎其神,她更愿意相信,未來該領域的發展趨勢是聯合治療。
因為歸根究底,所有技術都需要回歸商業和醫療的本質。金鴿認為,臨床要求的是重復性好、檢出率高和實用性強的技術,針對患者這一被醫療最終服務的對象,企業最應該提供的是更加優質的解決方案。基于此,基因檢測、生物信息工程、新藥研發等領域之間自然形成各種交集,也正因為這樣,金鴿認為未來將會衍生出更多交叉學科,而聯合治療才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隨著基因檢測行業的不斷發展,行業競爭越發激烈,企業如何建立自身壁壘成了關鍵一環。從商業發展邏輯來看,金鴿認為,企業要想在數據、團隊、體系等某一方面提前布局并建立壁壘其實是不現實的,只有將上述所有因素更好地融合起來才能形成真正的壁壘。
在金鴿看來,一切主打技術的趨勢都不算趨勢,因為在不斷更迭的新技術浪潮中當下提倡的新技術總會被淹沒。因此,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只是幫助行業完成過渡的一種方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