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韓國釜山舉行的國際電工會議上,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江蘇電科院高級工程師袁曉冬在大會上作報告,并作為主持人就低壓直流電壓等級、電能質量現象和電能質量規劃標準相關問題與各國專家展開討論。
“鑒于我們在直流配電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國際電工組織邀請我代表中國參與直流配電網國際標準的制定,這個標準將推動新能源大力發展。”袁曉冬說。
9月29日,3兆瓦微網路由器在蘇州市吳江區同里古鎮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成功并網。這套由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資助的關鍵設備類似能源“立交橋”,實現了多種電壓等級交直流之間的自由變換。
“這臺設備,有4個端口,可實現直流電、交流電的直接轉換,這套設備對未來直流配電網和新能源發展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江蘇電科院總工程師袁宇波介紹說,“這是江蘇電科院聯合中科院電工所歷時1年共同研發的新設備。”
完成這項研究的是一群年輕人。江蘇電科院專門組建青年突擊隊,5名博士、5名碩士,共10人,平均年齡34歲。隊長袁曉冬39歲,袁宇波博士41歲,李強博士37歲,張宸宇博士29歲,李娟博士31歲,黃地博士29歲。
一份優異的答卷
100多年前,愛迪生發明了直流電,因為電壓低,只能輸送700米。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可以遠距離輸送,但需要把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才能使用。
在這場競爭中,特斯拉勝出,100多年來,交流電成為主導。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日趨嚴重,推廣應用新能源成為各國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能源綜合有效利用成為發展趨勢。國家發改委預測,到2050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將會達到86%,其中,廣泛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會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80%的電器都使用直流電,包括手機、電腦、電冰箱等,都需要一個交流變直流的穩壓器才能工作。
然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基本都是直流電,并網難,輸送難,浪費嚴重,發展遇到瓶頸。
為什么直流電不能直接使用呢?這個難題被列為國家重點科技項目,采用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結構,可以省略多重電能變換環節,提高運行效率和經濟性,并且控制方式更為靈活。
2016年,江蘇電科院與中科院電工所聯合申請該課題,最終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在同里古鎮綜合能源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外形像集裝箱一樣的路由器。
張宸宇介紹,這臺路由器有380伏、10千伏兩個交流電端口,750伏、375伏兩個直流電端口,4個端口可進可出,可以隨意對接轉換,網內實現智能控制,任何一個端口出現故障不影響其他端口繼續工作,輸出電壓穩定,故障率低。
96%的能效如何實現
“容量3兆瓦、能效96%,這是這臺設備的核心指標。”張宸宇說,交直流轉換效率是97%,直流轉直流效能是99%,從直流到交流再到直流效能是94%。科技部的項目指南中提出的目標是95%。
研究過程中,江蘇電科院根據應用需求提出了路由器的設計思路,在項目指南要求的3個端口上又增加了一個750伏直流端口,4個端口綜合能量轉換兩次,正常效能是94%。
今年4月底,張宸宇、李娟和中科院電工所5位研究人員一起在北京開展樣機設計、測試、調試等工作。張宸宇負責硬件測試,李娟負責軟件控制系統保護。
經過第一論反復測試后,路由器效能提高到95%,這是效能轉換的臨界點,國際上一直未能突破,而他們的目標是96%。
他們把樣機的36個模塊拆分,將上千個電子元件進行逐個測試,再組裝起來測試,選取最優參數。單測的參數在組裝后會有變化,而且無規律,需要反復測試。
為了攻克難題,他們經常深夜一兩點下班。連續工作了兩個多月,他們終于找到了最佳參數,樣機綜合效能達到96%以上。
1個百分點到底能節約多少度電呢?對于3兆瓦路由器來說全年滿負荷運轉可節約五十多萬度電,相當于節約220噸標煤。
北京研發、西安組裝、天津調試,張宸宇、李娟在3個城市來回奔波了4個月,新設備終于出來了。
微網路由器成各國關注焦點
8月18日,路由器運到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因為是新設備,項目組之外的人都不敢動,博士高工們自己動手拉線接線安裝設備。
集裝箱內不能使用機械,幾個青年靠人力把350公斤重的模塊拖出來檢修。
其間,張宸宇的兒子出生了,孩子經常生病,妻子大半夜帶孩子去醫院,他卻在出差。
李娟定于國慶節的婚禮也延期了。李強家人住院,他只能抽空晚上去醫院陪護。黃地、陳亮、劉瑞煌等隊員也都主動放棄了節假日。中秋節、國慶假期,家人只能到施工現場和他們團聚。
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李子欣說,這群年輕人科研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吃苦耐勞的精神尤其突出。
10月18日,“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暨2018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在蘇州召開,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正式亮相,微網路由器成為各國專家關注的焦點。
“青年要有作為有擔當,院黨委組建青年突擊隊是對青年員工的一次大練兵,要給全院青年樹立好榜樣。”江蘇電科院副院長黃強說,電科院是江蘇省電力公司的人才高地,是一個青年團體,30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35歲,其中博士碩士占到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