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廈門集成電路產業持續高速發展,隨著聯芯、三安、紫光、通富微電、士蘭微等集成電路知名企業項目相繼落地,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初步形成了涵蓋IC設計、制造、封測、裝備與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應用在內的全產業供應鏈。據業內統計數據顯示,廈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產值增幅在全國各城市也是位列前茅。
2018年12月12日,“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IC China2018”期間,本站記者就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采訪了廈門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建寶先生。
廈門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建寶先生(左)
廈門集成電路產業正處于黃金發展期
黃先生認為,廈門市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首先從地理位置來講,廈門市與臺灣地區隔海相望,這是廈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天然的區位優勢。隨著廈門市產業環境和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很多臺資企業以及臺灣的人才流入到廈門,為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其次,廈門市政府啟動了一系列的獎勵和扶持政策,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例如以吸引高層次人才到廈門創業為目的的“廈門市雙百人才”計劃,及專門針對集成電路的一些資金扶持政策。政策規定,在廈門市依法注冊的IC設計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產品研發階段初次進行晶圓代工試生產的,用于研發的集成電路企業MPW,按照不高于MPW直接費用70%進行資助,用于研發的集成電路企業工程片試流片按照不高于其加工費30%進行資助。如果是在外地企業進行流片試生產,每個企業年度補助總額最高可達200萬元。如果是在本地企業進行流片試生產,則每個企業年度補助總額最高可達500萬元。極大地為企業節約了開發成本。除此之外,對于符合扶持政策規定的企業,還可享受指定產業園區場地租賃費用的減免;銷售額首次達到2000萬的企業,在稅收比例上也可享受一定的優惠。
再次,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也為廈門的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很多的服務。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是廈門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十大科技平臺之一,目前由廈門科技產業化集團負責運營管理。該平臺通過提升EDA軟件、芯片測試設備(包括企業研發及失效分析測試)、晶圓測試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廈門及周邊的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支撐服務。
群龍無首和人才匱乏是兩大制約因素
介紹完上述的優勢,黃先生也分析了目前制約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兩點劣勢,即缺乏本地龍頭企業的帶動和高端人才的匱乏。
廈門對集成電路產業的一系列優惠和扶持政策,確實吸引了一些海外和周邊地區的企業到廈門創業,但企業規模都不大,且廈門本土企業中找不到一家在產業發展上能起到強有力推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關于如何培養龍頭企業,黃先生建議可行的辦法一是本地企業走資本的方向,二是引進外來企業結合本地產業基金做大。
黃先生認為,廈門市前一階段已經成功吸引了一批上下游的企業到廈門落地,例如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研發項目,目前已經在廈門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接下來需要重點扶持的是IC設計企業,IC設計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同時也是產業的核心,屬于輕資產型行業。而IC設計行業的發展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高端人才。而廈門本地各高校培養的集成電路人才數量和市場的需求量嚴重不匹配,人才的數量完全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更何況其中還有很多流失到了深圳、上海等地,進一步加劇了廈門本地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匱乏。
廈門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廈門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成立于2016年,現有會員80多家,由廈門市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其相關業務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組成,具有法人資格的地方性、行業性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旨在使廈門市集成電路企業更為凝聚,共同推動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協會的主要工作是促使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牽線搭橋,組織當地企業參加專業會議和展覽,做好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對接,以及為企業做好配套服務工作,從而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