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這么一條不太起眼的消息,蘋果和三星之間達成了一項交易,蘋果將開始在三星電視機上,提供iTunes電影和電視節目。要知道蘋果的合作是極其罕見的,這次更是首次跟競爭對手的產品合作,并且還開放的是引以為傲的軟件服務。
看得出來,蘋果除了主要的硬件設備之外,也想加快擴展軟件服務的市場,畢竟今年的iPhone營收沒達到預期,市值據去年10月份的最高已經跌去了4500億美元。目前智能手機的發展遭遇瓶頸,至少從今年的iPhone XS系列能夠看出來,所以對于目前很難再有顛覆性提升的手機來說,加強軟件服務的投入,是蘋果目前想要保持前進的策略之一。
話說回來,蘋果近一年來真的是遭遇了“滑鐵盧”。今年1月2日,庫克對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說,iPhone等產品的銷量低于預期,而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大中華地區。于是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不太愿意買新iPhone了?
對此庫克也總結了幾個原因:一是宏觀經濟對決、二是運營商補貼減少、三是美元匯率上漲、四是都去換電池沒人換手機了……不過還是沒說到點子上:新iPhone的售價有點貴。
價格的上漲,產品形態的不變,必然用戶的換機欲望就沒有那么強烈。尤其是今年國產手機在全面屏形態上的爭奇斗艷,僅是硬件升級的新iPhone并沒有吸引力。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價格太貴了,很多用戶還是會去選擇上一代iPhone X或者是7、8,而不是花費將近一萬去買一個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的手機。
你肯定會問為什么iPhone賣的越來越貴了,是蘋果太膨脹了?還是我們都太有錢了?首先我對于第二條持懷疑態度,最起碼我沒錢,不過我沒錢不代表別人也沒錢,蘋果一向是用足夠好的產品來決定足夠高的售價。
就從近幾年iPhone的利潤率來看,一直穩定在60%左右,也就是說,售價的上漲并沒有給蘋果帶來更高的利潤,而是蘋果投入了更高的成本,打造了更貴的產品,然而這樣容易遇到的問題是,消費者不會再為日益縮小的硬件優勢買單。
并且一直以來iPhone最大的優勢就是iOS生態,這也是iPhone在手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而當硬件不足以提供購買力的時候,老設備能夠更新到新系統也是阻礙新iPhone銷量的原因之一。不過iOS系統由于一些限制,在國內并不能完全施展拳腳。
但仍然可以用手機在iTunes上購買音樂和電影,全系Apple設備都能播放。用iCloud云同步文檔,回到家打開Mac繼續修改文檔。還有最值得蘋果驕傲的AppStore,封閉且豐富完善的軟件服務是安卓手機比不了的,但直接影響國內用戶的本土化功能,也是iOS系統所欠缺的。
不管你用的新款老款iPhone,只要你用的是iPhone手機,都可能會購買蘋果的軟件服務,購買應用充值游戲等等,就會為蘋果帶來營收。當硬件達到疲軟期,增加系統和云服務等多元化的發展,是蘋果現在努力正努力的方向,就比如這次跟三星合作的開始。
目前有很多唱衰蘋果的聲音,認為蘋果就是下一個諾基亞。考慮到iPhone銷量不及預期、市值跌幅巨大、各地又被禁售的情況下,蘋果去年確實不太順利,但跟當年已經處于落后情況的諾基亞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畢竟頭部的技術和供應鏈話語權,都還掌握在財大氣粗的蘋果手里,除了智能手機之外,在平板、筆記本等設備上的優勢依然很大。只是缺少一個不受市場影響反而引領市場的產品,或者是一個足以吸引消費者為之買單的服務。這個產品不會是流傳出來的三攝iPhone,這個服務也不是對iPhone用戶被盜刷的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