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WC 2019前夕,高通突然放出大招,宣布其多模5G芯片驍龍X55,將于2019年年底開始供貨。該芯片采用7nm工藝研制,支持5G到2G的多模,同時支持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模式,最高可實現7Gbps的下載速度,擺明了是在和華為之前發布的巴龍5000叫板。
時間回到2019年1月24日,華為發布了它的5G終端多模芯片巴龍5000,該芯片采用7nm工藝,在5G網絡Sub-6GHz頻段下載速率可達4.6Gbps,mmWave(毫米波)頻段峰值下載速率達6.5Gbps,業內首次支持NR TDD和FDD全頻譜,同步支持SA和NSA兩種5G組網方式,此時的驍龍X55并沒有發布,因此巴龍5000只能和驍龍X50做對比,而驍龍X50是高通在2016年發布的5G芯片,采用10nm工藝,并且不支持多模,單從這幾點來看,華為的巴龍5000已經完勝。然而,華為的巴龍5000的“皇位”還沒坐熱,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高通的第二代5G芯片殺到,給與巴龍5000強力沖擊。那么驍龍X55到底實力幾何?與巴龍5000相比,它能成為新的5G芯片“霸主”嗎?今天與非網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號稱解決所有5G隱憂的驍龍X55
首先登場的是驍龍X55,瞧它穿著7nm的盔甲,手持一系列裝備,包括全頻段支持、毫米波、NSA和SA支持、4G下載峰值2.5Gbps等等,但是它最致命的“武器”則是它的下載速度和上傳速度,分別達到了7Gbps和3Gpbs。它今天會以怎樣的姿態來對抗華為巴龍5000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世界最強”的5G基帶芯片巴龍5000
迎面走來的是華為巴龍5000,這款芯片剛發布時,號稱“世界最強”,它同樣身著7nm的盔甲,手持的裝備和驍龍X55不相上下,5G~2G的多模支持、毫米波、NSA和SA支持等,它的“王座”還能坐穩嗎?
我們來看對比,如上表,這是華為巴龍5000和高通驍龍X55的參數,兩家公司的芯片參數可謂不相上下,除了巴龍5000在毫米波頻段下的下載峰值略遜色于驍龍X55,其余的指標完全一樣。
這么說來,巴龍5000算是輸給驍龍X55了,但是,到這里就結束了嗎?非也,這只是一個開始。要知道,5G的理論峰值是20Gpbs,驍龍X55的7Gbps只是理論峰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基帶芯片廠商也不僅僅只有華為和高通兩家,三星、聯發科、英特爾和紫光展銳都在后面奮起直追,目前,三星、聯發科和英特爾也已經發布各自的5G基帶芯片,未來這些廠商是否能成為黑馬?我們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是通過下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三星Exynos modem 5100
這款號稱完全兼容3GPP R15規范的5G芯片,采用10nm工藝制造,同時也支持多模,而在下載速率方面則并不盡人意,在Sub-6GHz頻段下的下載峰值為2Gbps,而在毫米波頻段則為6Gbps,4G的下載速率為1.6Gpbs。
三星的5G芯片參數上都沒有華為和高通的好看,但是該芯片是在2018年8月15日發布的,不知在本次MWC上三星是否會推出新的5G芯片,畢竟三星擁有自己的7nm芯片的產線,將7nm應用于5G芯片也是大勢所趨,未來三星7nm的5G芯片或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聯發科Helio M70
雖然說還在測試階段,但是聯發科M70的參數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M70采用7nm制程設計,2G~5G全頻段支持,并且也支持NSA和SA的組網方式,最高傳輸速率達5Gbps。
聯發科雖然總是被大家詬病沒有高端芯片,但是在它的積極布局之下,情況有所改善,目前,聯發科也在和諾基亞、中國移動、華為、日本NTT Docomo等行業巨頭合作,推進5G標準和商用。
英特爾XMM8160
PC處理器的霸主英特爾,在17年1月5日也發布了自己的首款5G基帶芯片XMM8160,該芯片同樣支持2G~5G全頻段,同時也支持NSA和SA的組網方式,最高下載速率達6Gbps。
英特爾在基帶方面一直不是強項,由于高通和蘋果的糾紛,使得英特爾拿到了蘋果的基帶供應資格,此外,英特爾也與紫光展銳達成了5G全球戰略合作,未來英特爾也有計劃推出下一代5G基帶芯片XMM8161,競爭力同樣不容小覷。
結語
正如前文所說的一樣,5G芯片的競爭只是個開端,一時的“王位”不可能永遠穩坐,目前各大廠商的芯片比起5G所描述的高速網絡還有一定的差距,當然我們相信這個差距正在被不斷縮小,5G芯片市場將會出現多點開花的現象,2020年我們一起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