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谷歌刷屏了!這一次,人們關注的不是谷歌又更新了某個系統或者谷歌發布了新地圖等,谷歌開始全面發力芯片產業,谷歌的芯片野心不可謂不大,谷歌將用自己研發的芯片撐起一片天空。
據外媒報道,谷歌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了新的芯片團隊gChips,新招聘了很多工程師,這些人可都是業內的精英。據筆者了解到,他們曾在高通、英特爾和英偉達等知名芯片企業擔任核心職位,谷歌可能用高薪和期權將它們挖過來。谷歌并非滿足于現在的芯片團隊,它們計劃將技術團隊擴張到百人左右,要知道,造芯片可是高端產業,百人就是很大的一筆人力之處,谷歌野心,昭然若見。
谷歌的芯片戰略
眾所周知,芯片已經成為一種產品的關鍵,很多的技術都和芯片離不開干系。谷歌并非第一個造芯片的互聯網巨頭,但是它的決心讓人們敬佩。據了解,谷歌這次加大芯片投入離不開自己的戰略部署,因為AI的發展,谷歌走到了自己“造芯”的那一步。AI芯片是人工智能算力的關鍵,隨著高速信息化時代到來,傳統的處理器芯片已經滿足不了數據處理的要求。
谷歌研發的AI芯片,一方面為了將算力發揮到極致,服務自己的云計算業務;另一方面,谷歌也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當然,百度、阿里、騰訊、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也是有自己的算盤,紛紛造芯似乎成為行業趨勢。
其實,早在2016年,谷歌就有自己造芯片的打算,谷歌發布自己研發的TPU,一時成為業內的熱門新聞事件。2013年,我們都知道谷歌的AlphaGo打敗李世石和柯潔,AI芯片可謂是成為業內最熱的芯片。在2017年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發布了一款全新的硬件加速器Cloud TPU,主要針對訓練和應用兩方面,它擁有四個處理芯片,將64個Cloud TPU相互連接可組成谷歌稱之為Pod的超級計算機。谷歌設計Cloud TPU是為 TensorFlow工作負載提供差異化的性能,使ML工程師和研究者實現更快迭代。
谷歌之所以研發AI技術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用于深度學習,因為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最火的智能手機系統,近年來,手機產業也是創新乏力,谷歌若能自己造出芯片和系統完美契合,也是推動產業的一個關鍵。這有利于谷歌生態系統的搭建,有深度學習功能的系統并非只是在手機上發光發熱,未來智能家居、機器人、無人駕駛和工業等都可能出現谷歌的安卓系統。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未來或許很快將步入AI初步應用時代,那時候會有一批新的應用首次用谷歌的新系統。谷歌研發芯片有利于其建立消費設備的定制芯片,比如智能家居芯片。除了ASIC和AI芯片,谷歌可能會設計FPGA芯片,對于半定制的芯片,將更有利于客戶做出差異化的產品。谷歌造芯,聽起來就振奮人心,但挑戰仍是不少。
亞馬遜
除了谷歌,亞馬遜也紛紛加入芯片大軍,2018年,亞馬遜發布首款云AI芯片,據悉,該芯片定位于一款低成本、低延遲、高性能的機器學習推理芯片,將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云AI芯片性能非常強,它能滿足云服務中的大數據運算和處理,同時兼容性好,支持對多媒體信息的傳輸,通過云AI芯片制成的服務器能保持云端與終端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以國內為例,2017年是中國云市場大爆發的一年,也是巨頭搶占資源最激烈的一年,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開拓市場應用,四巨頭搶占了中國公有云市場六成以上的份額,于很多的云服務商而言,價格戰不可避免,2017年阿里云自年初到年底就經歷了好幾次降價。
由于之前很多云服務企業采用的都是相同的云服務器芯片,在提升用戶體驗上非常受限,而且產品的差異化小,市場競爭優勢很難形成。隨著芯片技術的突破,“云端芯”的價值體現出來了,為了搶占市場,造芯成為企業的重頭戲。從芯片的發展歷程來看,一直以來,全球的巨頭更重視終端芯片的研究,不管是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它們的芯片讓產品的體驗更加便捷。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芯片的算力不只是用戶看重的唯一要素,算法和數據也成為重要指標,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云計算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市場。對于云端的產品而言,除了性能,低功耗、能效比、低成本等都是企業考慮的重點,傳統的芯片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大數據需求,云AI芯片的戲份越來越重。云AI芯片之所以被看好,這是因為它在語音、圖像、安防、云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等網絡應用中作用明顯。
對于一個強大的云網絡而言,除了性能,也得有更多的應用支撐,芯片的通用性也很重要,支持不同的應用。云AI芯片的架構更加開放,保證了它的廣域應用,所有很多芯片廠商紛紛將自己的云芯架構公開,讓工程師在上面開發應用。英特爾擁有全球數據中心計算幾乎全部的市場份額,但其服務器芯片價格居高不下。現在很多互聯網巨頭們在考慮使用Arm的產品,定制自己的芯片。
2015年,亞馬遜與AMD合作開發64位Arm服務器處理器,用于亞馬遜的數據中心。AMD還在2016年就推出了與亞馬遜合作的Arm芯片,代號“西雅圖”的Opteron A1100處理器。亞馬遜造芯并不會影響到英特爾業務,亞馬遜的芯片并不會對英特爾和英偉達業務產生直接威脅,因為亞馬遜不會銷售這些芯片。
百度
百度作為一家以互聯網搜索起家的企業,到現在公司的主要營收仍來源于此,近年來,很多的互聯網企業尋求轉型,百度也順勢而為成立了百度研究院。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團隊接近兩千人,匯聚了全球頂尖的技術人員,孵化了無人駕駛、DuerOS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多項新業務,未來人工智能在百度的核心業務占比將越來越大。百度造芯片不同于其它互聯網企業,它們研制的重點是AI芯片,從它們近年來推出的新產品就可以看出。百度造芯片的速度很快,但是它們在芯片領域的技術積累時間不短。2011年,百度將GPU和FPGA技術應用于搜索、圖像等業務,2017年百度發布了一款基于FPGA的云計算加速芯片XPU,百度是國內第一個發布自有芯片的互聯網巨頭,同時百度也投資了一些芯片公司。
2017年3月30日,百度公司首席架構師、度秘事業部首席技術官朱凱華宣布推出DuerOS智慧芯片,這款芯片采用了ARM公司mbedOS內核及其安全網絡協議棧,搭載了DuerOS對話式AI操作系統,賦予設備可對話的能力,已量產。2018年7月4日,百度在AI開發者大會上推出 “昆侖”,其中包含訓練芯片昆侖818-300,推理芯片昆侖818-100,主要面向AI大規模運算需求,這是目前為止業內設計算力最高的AI芯片,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
阿里
在幾大互聯網巨頭里面,阿里巴巴的業務布局最廣泛,同時也最前沿。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幾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未來很難判斷阿里是什么類型的公司,這對于芯片領域而言,網絡芯片、手機芯片、IOT芯片、AI芯片、RFID芯片的話,幾乎各個領域都可以看到阿里的身影。廣泛涉獵的同時還得擁有核心技術,這與它們近年來對芯片的戰略息息相關。
阿里雖然一直未設立獨立研究機構投入芯片研發,但它們對芯片的投入一直不少。從投資寒武紀、深鑒、耐能、翱捷科技等初創芯片企業到全資收購中天微全力去研發“中國芯”,這些都可以看出阿里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決心。2017年10月11日,在阿里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 CTO 張建鋒宣布阿里巴巴成立全球研究院。2018年9月19日,又是張建鋒,他表示阿里將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芯片公司,名為“平頭哥”,不管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我們都可以看到阿里的野心。
騰訊
作為中國掌握用戶數據最多的互聯網巨頭,騰訊似乎對芯片的興趣并不大,騰訊馬化騰曾多次表示,目前暫不考慮芯片業務,可以看出它造“芯片”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自身的核心業務,如微信、游戲、AI等。騰訊雖然目前尚未成立獨立事業部造芯片,但它對芯片的投資在繼續。2018年5月,騰訊一改往日作風,首次投資國內AI芯片公司,這家企業專注于研制數據中心深度學習芯片。
在大戰略上騰訊與百度阿里如出一轍,在幾年時間內成立了三大AI實驗室,加強自己在行業的技術積累。2012年成立的優圖實驗室專注在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領域;2015年成立的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專注于人工智能技術探索與應用研究;2016年成立的騰訊 AI Lab主要研究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機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