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關鍵企業落入中國投資者之手,德國正加大采取保護措施”,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財政部27日宣布,最終由國有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WF)收購德國電網運營商50赫茲(50Hertz)20%的股份,以此來阻止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入股50赫茲。
與此同時,這周德國方面還聲稱出于戰略考慮,擬阻止中企煙臺臺海集團對德國機械制造企業萊菲爾德公司的收購。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在昨日的記者會上呼吁,希望德方客觀看待中國投資,為中方企業赴德投資創造公平開放的市場準入環境和穩定的制度框架。
報道稱,當地時間27日,德國財政部和經濟部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德國政府對保護關鍵能源基礎設施有高度興趣”,并宣布將由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收購50赫茲20%的股份。此外德國政府還表示,這只是過渡性方案,未來還將出售股份。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原本50赫茲有60%的股權屬于比利時電網運營商Elia,40%歸澳大利亞基礎建設基金IFM Investors所有。
在去年底開始傳出中國國家電網打算從IFM Investors手中買進50赫茲20%的股份。對于中國投資電力基礎設施背后的意圖,德國各界表示疑慮。
今年3月,在德國政府的施壓下,Elia使用優先購買權收購了這20%的股份,令中國國家電網入股受挫,而Elia的股權占有量則達到了80%。
不過在這之后,國家電網仍對IFM Investors剩余的20%股份感興趣,兩周前還提出以近10億歐元(約79億人民幣)的價格進行收購。若Elia不使用優先購買權,國家電網將與IFM簽署購買合同。但如今Elia再度使用這一權利,購得了最后的20%股份,但之后立刻轉手賣給了德國復興信貸銀行。
據悉,50赫茲是德國四大輸電業者之一,在德國東部和北部運營電網里程達1萬公里,為1800萬居民供應電力。調度區內再生能源的比重超過5成,在德國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聯合早報報道稱,根據德國《對外經濟法》規定,外國投資者在德國投資享受與本國企業一致的國民待遇,依法承擔同樣的義務。外國企業對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收購在達到25%或者更高比例時,審查才會發生。
為此德國中國商會指責稱,德國政府在此次中國國家電網的收購比例不超過20%的情況下,強行干預的做法不僅違背了基本的“國民待遇”原則,也干擾了市場的公平交易。這更是對中國投資者的歧視性做法。
同樣也在這周,德國政府有意首次利用去年通過的外來投資法,來阻止煙臺臺海集團收購德國機械制造企業萊菲爾德公司。《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國官員聲稱,這或危及德國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將在8月1日的內閣會議上正式宣布這一決定。此前政府已進行了數月的審核工作。
此前在2017年,德國政府通過一項立法,若這項股權收購超過25%且會危及公共秩序和安全,德國政府可對該交易發起調查。報道稱,這讓德國政府更容易否決那些具有戰略意義公司的海外收購。
德國商業雜志《經濟周報》指出,萊菲爾德擁有約200名員工,是高強度材料領域的技術領先者,相關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業,也可用于核工業。
《華爾街日報》報道分析說,德國的這些舉措是美國和歐洲遏制中國戰略投資所作的一部分努力。上周,美國國會采取行動加強審查涉及本土技術的外國投資和海外交易。此外,英國政府也宣布,將加強政府阻止外國收購本國公司、專利和其它資產的計劃。
外媒報道中稱,這將是德國政府首次否決中國企業收購案。在27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時,發言人耿爽表示,近年來中德關系不斷邁向深入,雙向投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耿爽還說,面對當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加劇的復雜形勢,中國和德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有責任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通過擴大雙向開放助力兩國高水平互利合作,為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希望德方客觀看待中國投資,為中方企業赴德投資創造公平開放的市場準入環境和穩定的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