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建立新能源管理體系,以滿足各方主體需求為導向,為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2018年,我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突破3.5億千瓦,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位美國的2倍;新能源發電量及占比持續“雙升”,棄電量和棄電率繼續“雙降”,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離不開包括政府、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等在內的各方的不懈努力。
從新能源波動性、間歇性的特點到電力系統需實時平衡,從“垃圾電”“窩電”到逐漸向“主力電”邁進,業界對新能源科學發展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并相應出臺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電力需求響應等政策和措施,緊跟電力系統發展的實際情況。正如一位業界人士所說,現在是火電為新能源備用調峰,隨著新能源與化石能源的此消彼長,也許將來就是新能源給火電備用調峰,屆時將有全新的新能源管理體系服務電力系統,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日前透露,該公司將持續做好清潔能源并網服務,按照國家要求,由該公司投資建設全部配套送出工程,及時與發電項目業主簽訂接網協議,確定投產時間和雙方責任義務。這是該公司積極服務清潔能源消納的舉措之一。
據了解,為完成2019年清潔能源消納任務,國網將圍繞引導清潔能源有序發展、加快電網建設、加強統一調度、擴大交易規模、加強技術和機制創新、強化組織領導6大方面,實施30項重點工作。同時,積極倡導建立“政策調控、市場引導”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
今年提前實現新能源利用率
達95%以上目標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出臺的《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達國際先進水平(力爭達95%左右),光伏發電利用率高于95%。國網發布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服務新能源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該公司經營區新能源棄電量26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5%,棄電率5.8%,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新能源總體利用率達94.2%。同時,國網確定了今年提前實現新能源利用率達95%以上的目標。
“新能源消納矛盾總體緩解,但局部地區問題仍然存在。2018年,公司經營區新能源棄電率降到5.8%,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新疆、甘肅新能源棄電率仍高達15%以上,要實現2019年消納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國網發展部副主任劉勁松介紹。
具體而言,在用電需求增長方面,2018年國網經營區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8%,預計2019年用電增長6.3%,其中一季度僅增長5%,消納市場空間增長有限;新能源裝機增長方面,預計全年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5000萬千瓦;電力系統靈活性方面,“十三五”規劃2.2億千瓦火電靈活性改造,截至目前,僅完成4135萬千瓦,改造進度相對滯后,新增調峰能力不足。此外,省間壁壘尚未完全消除,新能源跨省跨區消納政策、電價機制等尚待完善,擴大跨省跨區交易規模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將建新能源大數據
管理平臺
為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國網除超前開展規劃研究、提高通道外送新能源能力、進一步加強全網統一調度、加快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外,還將開發建設新能源大數據管理平臺。
據了解,該平臺將建立環境承載力分析平臺、資源分布平臺、廠商平臺、電源用戶平臺、公司內部管理平臺、負荷用戶平臺、負荷預測平臺、消納能力計算平臺、新技術平臺、政策研究平臺、輔助決策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等12個平臺,對內承載過程管理、消納分析、輔助決策、政策分析、先進技術等業務;對外形成建站并網服務中心、金融交易服務中心、運行監測服務中心、運維檢修服務中心、數據服務中心,為政府、公司、供應商、能源用戶等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劉勁松指出:“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的新能源大數據管理平臺,規范工作標準和業務流程,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和‘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管理體系。聚焦公司核心業務、政府社會關切、客戶、價值作用發揮,以滿足各方主體需求為導向,促進新能源科學發展,服務公司新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管理質效,為政府和公司決策提供參考。”
引導清潔能源有序發展
健全市場化交易機制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投資監測預警機制、電價調整、項目競爭性配置、平價上網等一系列措施,對引導清潔能源有序發展和布局、改善清潔能源消納狀況作出了不懈努力,如著力推動網源協調發展、完善了年度投資監測預警機制、積極健全市場化消納機制等。
“清潔能源消納是世界性難題,要建立‘政策調控、市場引導’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副所長謝國輝介紹,“政策調控,即綜合考慮發展目標、全社會可承受力、消納能力等因素,合理引導清潔能源發展;市場引導,就是不斷健全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協調清潔能源與其它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從目前形勢來看,需要政府、電源和用戶共同努力。”
從電源方面來看,火電企業需加快落實國家關于火電靈活性改造的任務安排,以調峰輔助服務市作為盈利的新契機;新能源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降低發電成本,建設可觀、可測、可控的友好型新能源場站,提升市場競爭力,積極參與各類市場交易,在市場交易中探索轉變盈利方式的新路。
用戶方面,要倡導綠色發展模式,全民踐行綠色發展,熱心參與新能源事業,積極參與綠色證書認購交易;實施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
●延伸閱讀
2018年12月10日,本報頭版頭條刊發的《誰來為新能源接網工程買單》一文指出,按照國家能源局出臺的《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由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單位建設的相關接網等輸配電工程,電網企業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回購。但由于電網規劃和建設跟不上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建設速度,以及接網線路建設在安全等級、工程規范上不符合電網要求等原因,致使回購工作推進遲緩。
國網相關人士對此介紹:“對于以前接網工程的回購問題,我們正和國家能源局協商。”據悉,一些由可再生能源企業自建的接網工程安全等級較低,電網企業一旦接手,就需投入大筆資金進行改造。
同時,國網明確表示,今后將由該公司投資建設清潔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即使這樣,難免有電源企業為了早日并網發電等原因選擇自建,”上述人士表示,“對此,我們將積極與電源企業簽訂協議,要求電源企業自建并網工程時須符合工程、安全等方面的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