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行業分析師Anshel Sag和Patrick Moorhead寫了一組文章,全面介紹5G產業的現狀。極客網挑選其中重點內容,翻譯與大家分享。
兩人從幾個角度著眼,尋找行業領導者。整個系列文章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IP創新與標準;2、芯片;3、手機;4、基礎設施設備;5、運營商;6、政府政策與監管。
今天我們介紹第一部分《IP創新與標準》。
不要將研究與開發混為一談
縱觀5G行業,有許多企業都投入巨資,參與研發;不過千萬不要將研究與開發混為一談,這點很重要。大家用“開發”來描述技術從實驗室走出并變成產品的過程,只有極少的機構深入“研究”,為行業前進掃清道路。
我們如果想搞清哪家企業才是行業創新的領導者,為標準制定做出貢獻,理解這一區別相當重要。從事研究工作的企業努力解決行業其它部分將會碰到的問題,我們不妨打一個比方,將它們的工作比作破冰船,為整個船隊開路。
華為已經成為重量級玩家,不過高通才是真正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不論是3G/4G還是5G都一樣,因為高通持續向研發投入巨資,確保領導力一直延續下去。
3GPP Release-15標準
高通是3GPP的成員之一,它為5G做出了巨大貢獻;從5G NR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一直到Release 15(包括NSA和SA 5G網絡,也就是非獨立和獨立5G網絡),高通都在幕后推動。還有一點要注意,高通遵循2階段方法,它提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將5G NR帶給我們,而不是最初規劃的2020(所以全球標準才叫作IMT-2020)。
3GPP Release-15標準偏重學術,它是5G的基石,在未來1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里將持續推動技術前進。3GPP Release 16的目標是將Release-15應用于新行業,引入蜂窩連接。
Release 16將會添加一些新功能,達到新行業的要求,同時保持平臺的通用性。
3GPP Release-16標準
有一個新行業是3GPP Release-16標準關注的重點,它就是“工業物聯網”。不過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工廠所有者青睞私有5G網絡,參與標準制定的運營商不愿意與私有網絡產生矛盾,高通只好站了出來,尋找折衷解決方案,讓雙方都滿意。
在4G LTE(LAA)免許可頻譜的使用方面,高通一直是先鋒;最近一段時間有的LTE網絡之所以速度飆升,原因正在于此。在5G網絡中,高通已經找到一套方法,將許可運營商與免許可運營商隔離,這樣訪問免許可頻譜就不需要許可錨點(licensed anchor)。這些網絡極有可能會在60 GHz免許可頻段上運行,就像今天的LAA在5 GHz頻段上運行一樣,不過也有可能會在其它頻段上運行,比如6 GHz和95 GHz。
制定3GPP 5G NR標準時,其它企業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華為。華為在極化碼(Polar Codes)領域做了許多研究,這些研究成果融入到5G NR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雖然華為的開發也很重要,但沒有高通的地位那么高。
3GPP組織由眾多企業組成,包括運營商、基礎設施供應商、智能手機OEM,許多企業做出小貢獻,最終變成整個標準。在這些企業中,只有極少數企業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至于大問題,那就要交給華為、高通這樣的專家來解決。貢獻的數量并不是重點,對標準的整體影響、是否被行業接受,這才是重點。
創新不是終點,在3GPP Release-16標準中還有許多其它東西需要討論,比如將廣播技術融入5G,拓寬運營商的能力范圍;將電視服務無縫傳送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增強交互性。Release 16還沒有完成,未來行業還會往Release 16加入什么?最終17又是怎樣的?我們還要繼續觀望。
每年高通都要向5G研發投入幾十億美元,去年它的研發投入超過56億美元。為了討好投資者,高通決定削減預算,不過研發預算并沒有明顯縮減,也不會裁減研發員工。高通相當重視“行業領導者創新者”這一頭銜,如果削減研發開支,肯定會沖擊整個無線產業,對此高通再明白不過。
基于這些事實,我們認為高通才是5G創新與標準制定的領導者。
敬請期待第二部分……
作者: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