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6月23日,上交所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到125家,其中110家企業審核狀態已更新至“已問詢”,已反饋企業89家,已過會企業15家,待上會企業16家,注冊生效企業3家。
億歐每周將對上交所已受理企業進行總結分析,本周將從注冊地、所屬行業、營業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等10個維度對這125家企業進行分析,并對其中規律進行總結。
一、哪個省科創板企業最多?
目前125家科創板已受理企業,按照注冊地進行劃分,北京依然保持優勢,共26家位列第一,江蘇第二共19家,第三為上海共18家。本周新增2家公司,分別來自上海、廣東。
二、哪家保薦機構最受歡迎?
目前,共有35家保薦機構參與到12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中。目前,中信建投最受歡迎,共14.5家,其次是中金公司11家,中信證券9家。本周新增2家企業保薦機構分別為招商證券、國金證券。
三、選擇什么標準上市?
截至目前,108家企業選擇標準一,4家企業選擇標準二,1家企業選擇標準三,9家企業選擇標準四,1家企業選擇標準五。除此之外,優刻得選擇針對存在表決權差異安排的第二套上市標準,九號智能選擇紅籌企業上市標準二及存在表決權差異安排的標準二。本周新增2家企業,開普云選擇標準一,上海拓璞選擇標準二。
四、上市擬募資多少?
根據億歐統計,目前12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擬募資金額共計1170.68億元,其中,41家企業計劃融資規模小于5億元,5-10億元54家,10-20億元19家,20億元以上11家。目前,擬募資金額最多的企業為中國通號,計劃融資規模是105億元;擬募資金額最少的企業仍是龍軟科技,計劃融資規模僅2.55億元。
五、哪個行業最受科創板青睞?
億歐對125家企業所屬行業進行了更精細的劃分,共有18個行業,包括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從行業來看,生物醫藥行業企業最多30家,其次為新材料13家,集成電路第三為12家。本周新增2家企業分別屬于大數據、航空航天。
六、企業成立多長時間?
目前,12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平均成立時間為12年,41%的企業成立時間為10-15年,成立時間小于10年的企業共42家,占比33%。受理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企業為硅產業,成立于2015年12月9日;成立時間最早的企業為中國電器,成立于1987年12月22日。本周新增2家受理企業,上海拓璞成立12年,開普云成立19年。
七、企業賺錢能力如何?
目前12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大部分處于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下、凈利潤1億元以下區間中,其中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下的企業共95家,凈利潤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共84家。
從營業收入來看,營業收入最高的企業為中國通號,2018年營業收入為400.13億元;其次為傳音控股,2018年營業收入為226.46億元。營業收入最少的企業為澤璟制藥,2018年營業收入為0.01億元。
從凈利潤來看,中國通號凈利潤最高,為37.17億元;其次為瀾起科技,凈利潤為7.37億元。目前,九號智能、和艦芯片虧、先臨三維、澤璟制藥、上海拓璞五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八、企業研發投入如何?
從125家受理企業來看,201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值為11.0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小于10%的有72家,處于10%-20%之間的企業有36家,處于20%-30%之間的企業有10家,超過30%的企業有7家。其中,沒有達到常規高新技術企業認定3%門檻值的企業有3家,分別為:木瓜移動、華特股份、九號智能。
九、企業擁有多少專利?
目前,12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中已授權專利數量200項以上的企業共18家,排名TOP3的為中國通號1421項,博眾精工1131項,中微公司951項。專利的申請其實與行業有密切關系,這三家公司所屬行業分別為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和集成電路。
十、企業境外業務開拓如何?
目前12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中,未公布或未涉及主營業務境外收入的公司有38家,其余85家主營業務境外收入占比最高的是傳音控股,其生產的硬件銷往50個國家和地區。其次為神工股份,主營業務境外收入占比為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