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屆“紫金論電”——智能電網保護和運行控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開幕。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希臘、丹麥、澳大利亞、荷蘭等7個國家的學術機構、科研機構、高校、電力企事業單位的600多名嘉賓參會。在這場國際頂尖智能電網學術活動上,“泛在電力物聯網”成為關注的焦點。記者從會上獲悉,南瑞集團目前已參與制定該領域35項國家標準(牽頭6項),南京成為全國首個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先行先試城市。
國家電網公司在2019年兩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泛在電力物聯網發展規劃。它是什么?和智能電網有什么關系?
南瑞研究院副院長王偉解釋,大家熟知的智能電網,是一個封閉的內網體系,其任務是保證供電的絕對安全。而如今我們要為智能電網增開一個信息通道,將里面的大數據引流到泛在電力物聯網,通過云計算、AI等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同時將數據和社會共享,服務智慧城市。簡單來說,對普通人的一大影響是,未來讓數據跑路,老百姓不跑路。
他透露:“當前,泛在電力物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標準制定、技術缺失等方面的困難。我們選擇局部進行探索,南京成為先行先試的城市,目前,溧水試點項目已經落地,江北新區等地的項目正在推進中。”今年4月26日,隨著智能感知元件、無線專網、邊緣物聯代理等設施的全面使用,溧水區110KV南門變電站成為全國首個投運的智能全感知變電站。
巡檢機器人、紅外攝像頭、套管介損監測、無線溫度監測、局放監測、蓄電池監測一個個智能感知設備遍布于溧水南門變電站內,仿佛24小時在線的“貼身醫生”,監測著變電站的“五臟六腑”,第一時間守護變電站的安全,保障溧水城區核心區內工業用戶、居民小區、政府機構、學校、醫院等重要用戶的直接供電。
老百姓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直接感受,體現在效率上。今年,南京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監測到10千伏平安里線新菜市配變發生故障停電,并通過自動數據抽取發現影響客戶196戶。搶修隊伍接單后立即出發,在故障發生10分鐘后到達現場,在客戶發起報修之前,就恢復了設備供電。
而未來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深入推進,這張網還能服務智能家居、智慧社區、證券等各個領域。每個行業都消耗能源,有消耗就有數據,通過數學建模,就能挖掘走勢和規律。對于國民經濟來說,這張網還將解決國民經濟統計精度不夠的問題,把GDP等指標統計得更精確。
記者了解到,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全國性的系統工程,從架構上看,它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等多個圈層的搭建。根據國網公司的安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各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基本功能,支撐電網業務與新興業務發展。到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全面實現業務協同、數據貫通和統一物聯管理,公司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強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