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供電局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辦數字電網創新技術與應用峰會暨信息通訊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下稱“ICT實驗室”)成果發布會,展示了雙方在電力行業乃至全球首次應用的多項技術成果。
據悉,目前,ICT實驗室已成功孵化5項成果,包括深圳供電局在電力行業首次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和自研應用遷移平臺;在電力行業“首秀”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基于華為昇騰AI處理器的Atlas人工智能計算平臺搭載深圳供電局自研算法;電力行業首個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以及首例5G通訊技術試點。這些成果解決電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拓展國產處理器、物聯網和5G通訊等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推動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
深圳供電局已在輸電現場安裝近2000臺集成了華為AI昇騰芯片的視頻在線監測攝像頭,研制出搭載昇騰AI芯片的無人機,傳統輸電人“坐朝問道、垂拱平章”的巡檢夢想正成為現實。
智能巡檢系統匯集多項前沿技術 輸電巡線效率提升80倍
電網業務數字化是實驗室關注的焦點。按照輸電線路傳統的巡檢方式,巡視人員要跋山涉水,靠肉眼識別線路缺陷,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面臨人身安全風險。
“線路下有施工,或者風箏吹到線路上,都可能影響輸電線路穩定運行,但巡視人員不可能一天24小時守在現場。”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副主任魏前虎直言。近年,該局雖然試用了傳統視頻在線監測系統,但對異物入侵、施工破壞等隱患的識別,還得由巡線人員或無人機在現場拍攝后再人工逐一分析。
如何乘著數字化的東風,讓巡線工作更快、更安全?深圳供電局與華為將目光瞄向最新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新一代輸電智能巡檢系統。
搭載這項系統的監測裝置已全面覆蓋深圳輸電線路,能夠實時分析線路缺陷和異常,及時向后臺的輸電人員反饋、告警,輸電人員不再需要到現場核查、拍照,并在大量的原始圖片或視頻中一一篩查。過去人工巡線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該系統只需要2小時,巡檢效率提高了80倍。同時,該系統能及時發現傳統人工地面巡視不易發現的隱患點,深圳供電局數據采集量相比過去提升了30倍。
“今年4月份的一個下午,深圳一條重要的輸電線路跳閘停電。華為公司開發的Atlas核心模塊,搭載我們研發的智能識別算法,第一時間發出告警,該線路62號塔下突然出現吊車施工。”魏前虎說,“經過后臺視頻確認和技術分析,很快就找到了故障原因,僅用了不到50分鐘就排除故障并恢復送電,同樣的情況,如果發生在以前,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找到故障并恢復送電。”
巡檢系統智慧升級的背后,是多項前沿技術的應用。該系統利用Atlas200AI加速模塊,在全球電力行業首次應用華為昇騰AI處理器,并通過搭載深圳供電局的自研算法,實現輸電線路前端的智能識別。“憑借大量的設備歷史資料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深圳供電局自研了51項電力算法,準確率可達90%。”深圳供電局信息中心主任呂志寧介紹說。
結合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該系統還具備了電力行業首個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據悉,這是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在電力行業的首次應用,實現輸變電音視頻、圖像,溫濕度和風偏等不同傳感器數據融合接入,提升了數據采集的效率。
深圳供電局還設計了AI算法組件和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全新架構,將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與電力業務場景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智慧巡視、智慧客服、智慧安監、智慧辦公等新工作模式,逐步在深圳供電局輸電、變電、營銷和綜合領域部署和應用。
首次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 推動核心設備自主可控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電力關乎國計民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核心設備自主可控,對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處理器是電腦的‘心臟’,之前我們信息數據中心用的處理器都是國外品牌,其知識產權和生產均不在中國,我們一直在想有一天這些核心設備能用上國產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呂志寧說。為打破這一現狀,該局首次在電力行業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在信息數據中心成功試點核心軟硬件國產化。
“我們研究華為的鯤鵬架構,看看能不能運行我們的核心系統,華為也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持。”呂志寧說,為了保障國產化方案落地,深圳供電局詳細制定測試方案和評估模型,結合電力南網云、大數據和物聯網場景開展了大量的可靠性測試,并與華為研發人員共同攻克兼容性問題。
“華為自主研發的鯤鵬處理器運行非常穩定,技術和性能已基本達到我們的要求,為我們核心軟硬件國產化提供了信心。”呂志寧說,試點成功后,保障深圳供電局核心業務系統在該平臺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為此,該局提出了電力行業首個業務遷移驗證平臺,目前研究驗證工作有序進行,將有力推動國產化的正式落地。
此次發布會還介紹了5G在電力業務的試點情況。據了解,5G技術具備速度快、大帶寬、低延時等特性,可應用于視頻巡檢及監控業務,實現作業現場超高清視頻的回傳和實時視頻巡檢。深圳供電局與華為首次基于全國產5G架構,實現全球首例電網實時控制+采集領域5G試點,推廣后可大幅降低配網故障恢復時間,實現戶外高清視頻巡檢。
強強聯手迸發創新火花 全力打造智能電網運營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數字化革命躋身世界級大灣區”,最近中央出臺政策支持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創新引擎。按照中央“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決策部署,南方電網公司推出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深圳供電局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特別是如何通過自主創新將“云大物移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及5G等先進技術在電力行業落地,是深圳供電局重點的研究課題。
為了凝聚科研力量、提升創新價值以及打造科研產業生態,深圳供電局于2018年建設了雙創基地,并成立了涵蓋電力產業鏈核心技術的多個科研平臺。ICT實驗室是華為首次與電力企業成立的聯合創新實驗室,也是雙創基地最重要的平臺之一。
目前,深圳供電局與華為正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的進一步運用,通過該架構識別安全帽、著裝、帶電區域越界和變電站無人機入侵,解決現場安全監督難的痛點。特別是在作業人員誤入帶電操作區域時,發出實時報警,大幅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
未來,深圳供電局還將繼續聚焦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轉型的方向,著眼于應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術,依托實驗室,將深圳供電局各類自研創新算法和業務模型與華為先進ICT技術進行結合,全力打造智能電網運營、產業鏈整合和能源生態構建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南方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