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30日,傳音控股登陸科創板。本次發行價格為35.15元/股,按照2018年度扣非前歸母凈利潤計算,市盈率為42.78倍,遠超手機行業中蘋果與小米同年的靜態市盈率。上市開盤價為53元,較發行價上漲50.78%,市值達424億元。
實際上,傳音控股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可謂是一波三折。在科創板過會之前,傳音控股曾遭上市委共包含80問的三輪問詢,上市進程也被曾被暫停。在科創板之前,傳音控股還曾謀劃過曲線借殼A股上市,但這一計劃僅在3個月后便宣告折戟。
而就在科創板上市前夕,一份來自于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顯示,9月23日,華為訴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傳音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泰衡諾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埃富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智訊科拓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傳音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一案已經立案。對此,傳音控股回應稱未收到法院的起訴狀。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傳音控股在國內市場的“名不見經傳”,傳音控股的創始人竺兆江為人也頗為低調。盡管引入了源科基金、麥星投資、睿啟和盛、網易、鴻泰投資等外部投資者,但在鋪設傳音控股這條路上,竺兆江始終都扮演著“完全掌舵人”的角色。
傳音控股招股書顯示,竺兆江間接持有傳音控股比例為15.39%,源科基金持股為14.40%,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機構投資者;TETRAD、GAMNAT、網易、睿啟和盛、竺洲展飛、麥星致遠與鴻泰投資分別持股1.63%、1.31%、0.98%、1.21%、0.96%、0.43%與0.29%。
而根據傳音控股的開盤市值與上述投資者當時的受讓價格計算,其外部機構投資者均獲浮盈,竺兆江的個人身價也達到了約65億元。
作為傳音控股的早期投資者,麥星投資創始合伙人崔文立告訴投中網,之所以投資傳音控股,是因為看重其獨特的非洲市場競爭地位。“傳音極具前瞻性地發現了廣袤非洲市場的機會,并持續而長久的堅持渠道建設和品牌建設,做了很多別人眼中的‘苦活兒、累活兒、臟活’。我們認為正是這種企業家的堅守精神,經過團隊長期的耕耘和積累,造就了今天的傳音。”
“非洲霸主”:1年賣出1.2億臺,年營收超200億
“在非洲,10個人中有6個人在用傳音。”傳音手機在非洲如此的火熱程度,被業界稱為非洲“手機之王”。
根據《African Business》2019年6月發布的“最受非洲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百強榜,傳音控股下屬三個手機品牌TECNO、itel及Infinix均入選,分別位列第5、17及26名。
傳音控股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傳音控股手機銷量分別為7557.05萬臺、12732.18萬臺、12428.37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8.24%。而2018年公司全球市場占有率為7.04%,在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中排名第四;其中非洲市場占有率高達48.71%,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同時期內,傳音控股的營收分別為116.37億元、200.44億元、226.46億元,近三年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9.50%;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58億元、6.29億元、12.24億元。從收入構成上看,非洲市場為傳音控股的主營業務貢獻了一半以上的收入。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手機產品(包括智能機與功能機)的銷售收入,手機產品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14%、97.68%與96.65%;除手機產品外,公司還為客戶提供數碼配件、家用電器、互聯網服務等其他產品或服務。而報告期內,非洲市場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88.62%、76.86%與77.30%。
可見,傳音控股非洲手機市場“無冕之王”的稱號當之無愧。
“我們在成立之初就很清楚地認識到,傳音不以追求快速盈利為目標,而是以創立自主品牌、長遠發展為思路,在投身非洲之前做了大量的分析調研。”竺兆江曾介紹說,非洲市場擁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也是傳音全球新興市場戰略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崔文立看來,傳音之所以獲得“非洲手機之王”的評價,是基于其目前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和占有率。盡管近年來其他手機品牌廠商不斷嘗試進入非洲市場的過程中,傳音的市場地位并沒有被動搖。“這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可以被超越。”
不過,除了非洲市場之外,傳音控股也在大力拓展其他新興市場。招股書提到,報告期內,傳音控股正在逐步進入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公司將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中非合作國家戰略,抓住當前發展機遇,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和業務。
“隱形富豪”生意經:上市一波三折,投資團終獲浮盈
如同傳音控股在國內市場的“名不見經傳”,竺兆江為人也頗為低調。
大學畢業后,竺兆江回到家鄉寧波奉化,1996年進入當地國企波導工作,從銷售傳呼機的業務員做起,三年后晉升為波導華北區代表與銷售副總經理。2006年,竺兆江離開波導,離開時主要負責海外市場的業務。
同年,竺兆江與其波導前同事創辦了傳音科技,這便是傳音控股的前身。也正是在這一年,國內手機市場中山寨機泛濫成災,正規手機廠商的生存因此變得步履維艱。而為了不在相對飽和的市場正面對抗,傳音科技從成立之時就將戰場轉移到了非洲。
憑借著持續推行本土化策略,為當地消費者提供真正符合需求的手機產品,傳音很快就從諾基亞、三星等先行者手中搶奪了市場機會。比如針對非洲人深膚色人種面部輪廓等特點與非洲市場電力供應不足且不穩定、高溫高濕環境及用戶多汗液體質,傳音研發了深膚色拍照相關技術與適合非洲用戶市場的硬件材料等。
實際上,盡管引入了源科基金、麥星投資、睿啟和盛、網易、鴻泰投資等外部投資者,但在鋪設傳音控股這條路上,竺兆江始終都扮演著“完全掌舵人”的角色。
根據傳音控股招股書,IPO前,員工持股平臺傳音投資持股比例為56.73%,為第一大股東,竺兆江持有傳音投資20.6750%的股權,為傳音投資第一大股東,根據《一致行動協議》與《表決權委托協議》,竺兆江能夠控股的傳音投資的股權比例為78.3304%;其他員工持股平臺傳力投資、傳承創業、傳力創業、傳音創業分別持股8.43%、4.5533%、4.5384%、4.5384%;而根據竺兆江直接或簡介持有上述四大員工持股平臺的股權,最終竺兆江持有傳音控股比例為15.39%。
與此同時,源科基金持股為14.40%,為第二大股東,也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機構投資者;TETRAD、GAMNAT、網易、睿啟和盛、竺洲展飛、麥星致遠與鴻泰投資分別持股1.63%、1.31%、0.98%、1.21%、0.96%、0.43%與0.29%。
通過股權穿透。TETRAD、GAMNAT同受新加坡財政部控制;竺洲展飛(有限合伙)的兩名普通合伙人為西藏紫光新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北京健坤載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機構為健坤投資,曾投資過小罐茶與科威國際。
根據上述外部投資者當時的受讓價格計算,源科基金、TETRAD、GAMNAT、網易、睿啟和盛、竺洲展飛、麥星致遠與鴻泰投資均獲得浮盈,竺兆江的個人身價也達到了6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傳音控股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在科創板過會之前,傳音控股曾遭上市委共包含80問的三輪問詢,上市進程也被曾被暫停。不僅如此,在科創板之前,即2018年3月,傳音控股還謀劃過借殼A股上市公司——新界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但僅3個月后。其曲線借殼上市的計劃便宣告折戟。
“圓夢”背后:研發技術投入偏低,增長空間或遇挑戰
之所以在轉戰科創板后仍遭攔路虎,是因為傳音控股相對較低的研發投入占比與技術實力備受外界質疑。
傳音控股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傳音控股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85億元、5.98億元和7.11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31%、2.99%和3.14%。照此計算,傳音控股近三年的研發投入占比合計為9.44%,低于科創板對上市企業在研發投入上明確的“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不低于15%”的財務指標。
對此,傳音控股在上交所問詢中列舉了23項核心技術,劃分為基于非洲本地化的深膚色拍照技術、硬件新材料應用創新、大數據用戶行為分析和OS系統及移動互聯產品服務共四大領域。且傳音控股聲稱,其在深膚色拍照和美顏技術、深膚色用戶大數據等擁有獨特的優勢,并否認其不符合科創板定位。
然而,即使如此,面對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功能機需求遭遇明顯增長瓶頸、其他巨頭品牌對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角逐,傳音控股在非洲的寡頭地位勢必會面臨挑戰。而且,目前,傳音控股在印度等其他新興市場還處于拓展期,隨著華為、小米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進入該新興市場,正面競爭也會日趨加劇。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2018年,傳音控股全品類手機出貨量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達6.72%,排名第4位。投中網發現,相較于2017年,傳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市占率呈現下滑態勢,由9.03%下降為6.72%。
“傳音控股是一個階段性的好公司。”有投資人對投中網直言,不比于非洲市場,傳音在印度市場的拓展缺少長期的深耕基礎,加之沒有相應的技術護城河加持,未來傳音控股的生存空間將會受到擠壓,不排除會面臨四面楚歌的局面。
不過,在崔文立看來,非洲市場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是多語言多國籍的集合體,無論從文化還是當前市場需求的角度,都不能單純的套用現階段國內對于手機“核心技術”的概念和理解,而是要從非洲市場的情況出發來討論什么樣的技術才是好的技術。“我們認為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就是好的技術。”
傳音控股似乎也在有意加強新興市場的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能力。在傳音控股IPO網上路演時,竺兆江稱,未來公司將基于在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領先優勢,以本地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持續保持在新興市場的領先地位。
而對于未來的增長動力,竺兆江同時表示,基于用戶流量和數據資源開展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是公司經營業績增長的新動力。“目前操作系統導流及APP盈利情況良好,已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此外,公司憑借產品的過硬品質進一步開拓東南亞等新興國家市場,公司‘手機、移動互聯網服務、家電、數碼配件’的商業生態模式也已初步成型,這將進一步強化公司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