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與汽車相關的產業,總會引起城市間的一場爭奪戰。
傳統汽車時代人人爭做中國“底特律”,智能化時代人人爭做中國“硅谷”,如今這場競賽的火,燒到了自動駕駛產業,每個城市都想成為中國的“鳳凰城”,也就是谷歌第一個實現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運行的城市。
各個城市爭奪自動駕駛的情況怎么樣了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8億美元左右,預計2021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0.3億美元左右。
所以除了為榮譽而戰,這背后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
9月22日,武漢頒出了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而長沙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也即將開始面向普通民眾提供服務了。
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目前這場爭奪戰中的主流玩家超過18家,而從這張自動駕駛城市地圖中可以看出很明顯的集群效應:
北京-滄州-雄安打造的京冀區域,上海-浙江-江蘇形成的長三角區域,廣東深圳為首的華南區域是集中度最高的三塊區域。
北京和上海是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國內最早開放和規范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城市,圍繞這兩座城市也分別形成了各自的產業集群區域。
在華東區域,位于上海嘉定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是第一個國家級示范區,2016年就開始運營,吸引了上汽、蔚來等一批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
作為國家首個開展部省合作推進5G車聯網應用示范的省份,有阿里巴巴和吉利汽車作為支撐的浙江也有天然優勢,目前形成了以云棲小鎮為核心的(杭州)西湖區5G車聯網示范試點,以“智能車特色小鎮”為核心的無錫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和位于寧波杭州灣新區的國家級開放環境智慧汽車試驗基地。
江蘇省則擁有國內首個智能車研發測試中心——常熟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而省內首個5G+無人駕駛公共測試道路也已經在蘇州的工業園區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9月,上海與浙江、江蘇、安徽共同簽署了《長江三角洲區域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認合作協議》,區域內的測試數據可以共享,測試結果也可以互認,讓華東地區的自動駕駛產業集群效應更加凸顯。
今年4月北京市發布了中國首份自動駕駛路測報告,報告顯示自2018年2月以來,北京市累計開放了4個區域的44條道路,共計123公里,從城市到鄉村到高速,覆蓋京津冀地區85%的交通場景。2018年全年共有8家企業的56輛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行駛了15.36萬公里。
2017年底,百度與雄安新區宣布聯合打造無人駕駛智能試點示范,2018年5月開始在雄安進行L4自動駕駛路測。
今年4月百度的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項目又落戶滄州經濟開發區,滄州將成為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第二個試點城市,9月初雙方正式簽署自動駕駛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至此華北地區形成了以“北京-滄州-雄安”為核心的自動駕駛集群區域。
早在2016年,深圳前沿產業基金就宣布與密歇根大學合作,建設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示范區。2018年12月,“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在深圳福田保稅區上路,是全球首次在開放道路上進行的智能駕駛公交試運行。
擁有景馳科技、小馬智行、廣汽和小鵬汽車的廣州自然也不會落后,2018年3月廣州正式啟動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建設工作,計劃投資46個億建設一座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
除了上面三個集群區域,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區也有幾座領跑自動駕駛產業的城市。
素有“3D魔幻城市”之稱的重慶作為自動駕駛路測的“全能型考場”,在自動駕駛產業方面也積極布局,今年7月重慶仙桃數據谷建成了首個基于5G的L4級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運營基地。同時百度也在重慶永川設立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測試運營中心,推進百度Robotaxi在當地的落地與運營。
9月22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正式揭牌,百度等三家企業拿到了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這意味著獲牌企業不僅可以在公開道路上進行載人測試,也可以進行商業化運營。在此之前,國內城市發放的自動駕駛牌照多為測試牌照,武漢此舉也讓它從眾多自動駕駛城市中脫穎而出。
2018年10月百度與長沙市達成全面合作,共建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創新示范城市,并計劃今年在長沙投放10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9月26日,開放道路智能駕駛長沙示范區正式啟用,這也成為中國首個面向普通民眾的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服務。
雖然沒有集群效應,但是重慶、武漢和長沙三座城市爭做中國“鳳凰城”的決心和信心并不輸北上廣,而且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大有趕超美國“鳳凰城”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