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Rel-15 5G第一版標準凍結,5G產業鏈環節將進入2020年商用沖刺階段。各大運營商也正在積極地部署5G設備。毋庸置疑,5G將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它擁有比4G快十倍的傳輸速率,對天線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5G通信中,實現高速率的關鍵是毫米波以及波束成形技術,但傳統的天線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5G通信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天線?這是工程開發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日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第八屆全球天線技術暨產業論壇上, 華為發布《5G天線白皮書》,提出三大重要產業趨勢。
白皮書從5G網絡演進、極簡部署和AI運維等維度進行分析,探討天線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包括5G天線的基本特征和和協同設計要求,以及智能運維方面的新價值展望。
趨勢一,全頻段波束賦形是5G天線的基本特征
隨著5G產業鏈的日趨成熟,MBB網絡將全面向5G演進,從而推動全頻段支持5G的演進。高精度波束賦形帶來更好的RSRP和SINR,5G天線中C-band/TDD 2.6GHz頻段已經支持高精度波束賦形,Sub3GHz FDD頻段未來也可考慮支持高精度波束賦形,以帶來更好網絡收益。
趨勢二,協同設計是5G天線的基本屬性
5G網絡中RAN和天線的協同將達到一個新高度,天線E2E協同設計將成為天線行業的重要能力。5G網絡所有頻段都支持5G的同時要支持站點極簡部署,全頻段Beamforming、有源化、寬頻化等趨勢驅動了RAN與天線的協同從4G時代的性能協同,轉變為三個層級協同:組件級、產品級、特性級,滿足5G網絡配置和性能需求。
趨勢三,5G天線將帶來智能化、簡化網絡管理新價值
5G網絡的部署使得移動蜂窩網絡日益復雜。電信運營商在設備配置、網絡配置、參數優化、設備管理方面均面臨更大的挑戰。
2D、3G、4G和5G的共存,包括FDD和TDD模式中的高、中、低波段使網絡拓撲愈加復雜;
物理站點數量的增加和宏、微、回程站點的同時存在場地增加了結構復雜度;
網絡KPI激增,為滿足各種場景需求,網絡切片承載著完全不同的服務需求;
能源效率將是網絡面臨的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使得基于時間的按需節能變得更加必要;
為了應對這些5G MBB的挑戰,網絡必須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操作和維護,天線系統必須適應這一改變。
例如,場景化3D波束自適應實現網絡自優化,智能通道關斷實現電力節省,高精度實時mMTC終端定位實現無GPS芯片的物聯網終端定位等。
1、場景化 3D 波束自適應實現網絡自優化
2、智能通道關斷實現電力節省
3、高精度實時 mMTC 終端定位實現無 GPS 芯片的物聯網終端定位
華為天饋業務部總裁張家義表示:“5G開啟了移動網絡的新時代,也驅動天線開啟產業新篇章。華為將持續構筑天線產業合作和創新平臺,持續助力運營商網絡快速向5G演進,幫助運營商取得新時代的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