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劃起止時間2021-2025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間正值中華民族發展之路的重要性拐點,中國正處于從舊常態躍遷到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
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國產業發展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時期對于我國能源發展同樣是極其關鍵的時期。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增強,我國能源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能源生產不斷攻堅克難,實現跨越式發展,能源消費不斷提高水平,實現歷史性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把握新時代對能源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強化各項節能降耗政策落實,我國能源事業取得新進展,能源結構顯著優化,節能降耗成效巨大。
一、能源產業”十三五“發展現狀
(1)能源政策不斷完善推動能源事業發展
上世紀50-70年代,能源發展得到重視。從“一五”計劃至“五五”計劃,國家對電力、煤礦、石油等能源工業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同時提出節約使用電力、煤炭、石油等。改革開放以來,在不斷加強能源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我國更加注重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率,從“六五”計劃到“十五”計劃,逐步提出提高經濟效益和能源效率,堅持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技術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進入新世紀后,面對資源制約日益加劇、生態環境約束凸顯的突出問題,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加大節能力度,將單位GDP能耗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連續寫入“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相繼出臺了能源發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和《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等綱領性文件,以及《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專項文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能源革命”的戰略思想,為我國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推動能源事業取得新進展。
(2)能源總量不斷擴大 躍居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我國能源生產逐步由弱到強,生產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一躍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基本形成了煤、油、氣、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充分發揮了堅實有力的基礎性保障作用。2018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達37.7億噸標準煤,達到歷年來最高值,比1949年增長157.8倍,年均增長7.6%。
主要能源品種生產全面發展。原煤產量2018年達到36.8億噸;原油產量2018年達到1.9億噸;天然氣產量達到1602.7億立方米;發電量達到71117.7億千瓦小時。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消費整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6.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同期增長3.45%。
人均用能水平顯著提高。2018年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達到3332千克標準煤。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不斷下降。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50,比1954年彈性系數低3.04,比1954-2005年、2006-2017年平均彈性系數分別低0.49、0.01。
(3)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低碳化進程加快
隨著我國能源總量不斷發展壯大、用能方式加快變革,能源結構持續大幅優化改善,清潔低碳化進程不斷加快。
生產結構逐步向清潔化轉變。受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多煤少油缺氣”特點影響,原煤占能源生產總量比重較高。不過,現在原煤占比在波動中持續下降,2018年下降到最低的69.3%;原油占比穩步提高到1976年最高的24.8%后逐步下降,2018年下降到7.2%;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潔能源占比總體持續提高,天然氣2018年占比達5.5%,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提高到2018年最高的18.0%。
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改善。受資源稟賦特點影響,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始終保持第一,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2018年煤炭消費總量達27.38億噸標準煤,占比降至最低的59.0%;石油占比在波動中提高,2018年消費總量為8.77億噸標準煤,占比提高到19%;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潔能源占比總體持續提高,天然氣2018年消費總量為3.62億噸標準煤,占比8%,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2018年消費總量為6.64億噸標準煤,占比達到最高的14%。
二、能源發展”十三五“實現目標
(1)十三五末能源消費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傳統能源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仍較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率亟待提升,節能降耗面臨階段性壓力,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完成“十三五”單位GDP能耗降低15%的目標,仍需繼續努力。到十三五末,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噸以內。
(2)十三五末實現目標規劃
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總體要求,綜合考慮安全、資源、環境、技術、經濟等因素,2020年能源發展主要目標是:
——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噸以內。全社會用電量預期為6.8~7.2萬億千瓦時。
——能源安全保障。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增強能源安全戰略保障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清潔替代水平。
——能源供應能力。保持能源供應穩步增長,國內一次能源生產量約40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39億噸,原油2億噸,天然氣2200億立方米,非化石能源7.5億噸標準煤。發電裝機20億千瓦左右。
——能源消費結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發電用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55%以上。
——能源系統效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煤電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時310克標準煤以下,電網線損率控制在6.5%以內。
——能源普遍服務。能源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基本用能服務便利化,城鄉居民人均生活用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三、能源產業”十四五“發展展望
當前,面對國際能源供求格局深刻調整、新一輪能源技術變革方興未艾的形勢,我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必須抓住機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和國際合作,優化能源結構,努力補上能源發展中資源環境約束、質量效益不高、基礎設施薄弱、關鍵技術缺乏等諸多短板,提升能源產業競爭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更好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我國能源發展正處于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十四五規劃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還是著力加大力度,壯大清潔能源產業,為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奠定堅定基礎。
“十四五”時期,我國仍將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能源革命形勢,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仍將占主導地位,為加快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進一步提高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將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任務。能源生產既要優存量,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也要拓增量,加快提升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安全高效發展核能,優化能源生產布局。能源消費要抓好總量和強度雙控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聚焦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切實推進節能減排,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培育新動能,提高能源效率,推動形成注重節能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當前要統籌做好冬季居民供暖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另外,“十四五”時期,加快技術創新和體制改革仍然是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依托。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全面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電網系統調節能力,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發展先進高效節能技術,搶占能源科技競爭制高點。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激發能源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廣大員工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潛能,培育更多能源技術優勢并轉化為經濟優勢。要深入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和改革油氣礦權制度、理順電力輸配環節等,在深化能源國企改革的同時,積極支持民營經濟進入能源領域。完善鼓勵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機制和政策,理順能源價格體系,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公平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
再有,隨著能源技術及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系統將走向智能化。能源科技創新加速推進,新一輪能源技術變革方興未艾,以智能化為特征的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開始涌現。智能電網加快發展,分布式智能供能系統在工業園區、城鎮社區、公用建筑和私人住宅開始應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用能主體參與能源生產和市場交易,智慧能源新業態初現雛形。
最后,“十四五”期間,能源國際合作將邁向更高水平。“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實施,推動能源領域更大范圍、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的開放交融,有利于全方面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形成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新格局。世界能源低碳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天然氣消費比重已經超過30%,2030年天然氣有望成為第一大能源品種。歐盟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已經達到15%,預計2030年將超過27%。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了世界核電發展進程,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主要核電大國和一些新興國家仍將核電作為低碳能源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