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機器人協會主席高西淳夫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當前種種跡象表明,智能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他還指出:智能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它將給醫療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深刻的影響。
早在1990年,我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經典論文《論機器人》中就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智能機器人將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推動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變革。僅從醫療行業來看,他的這一預言已經成為現實。
從事醫療或輔助醫療的智能機器人現在已經給醫療行業帶來了靜悄悄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以我國的應用為例)。
在診斷方面
利用智能機器人技術,醫生可以更快地進行病情診斷。現在智能機器人對病理的分析比大部分有經驗的醫生分析還要準確。智能機器人系統可以掃描數千個案例,并查找數百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發現越來越多關于病證的特征。智能機器人系統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實現遠程診斷,緩解醫療資源不均問題;該系統還可以為體檢機構提供高質量的影像篩查,快速全面提升篩查診斷水平。從應用效果來看,規模化使用智能機器人將是未來醫療診斷的一個發展趨勢。
例如,我國醫療健康生態平臺——平安好醫生的智能診斷機器人通過問診、檢查、智能分析病情,開出藥方;這不僅可以解決醫療資源供應不足的難題,還可以提升患者看病治療的效率。未來普通疾病者可以通過智能機器人技術輔助診斷,而資深醫生可以從繁瑣工作中脫離出來,將更多精力放在疑難重癥、高危患者救治中。
在手術方面
作為一種重要的職業,外科醫生特別是手術醫生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精準的手術操作技術,這都需要不斷的學習與練習。受學習資料、手術練習材料等軟硬件條件的制約,醫生進行手術學習和手術操作的難度都非常大。許多大醫院正在將智能機器人應用到手術中,這種醫療器械使病患者的手術治療更加輕松精準。在智能機器人的助力下,許多高難度精細手術將會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讓病患者變得更好。
例如,我國上海市東方醫院最近完成了智能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該機器人成為我國首個完成高難度泌尿外科手術的腔鏡機器人,標志著國產腔鏡機器人可以完成類似的高難度復雜手術,并體現了智能機器人系統優勢和臨床價值的良好適應癥。有望大幅提升醫療機器人國內手術普及率和患者普惠化水平。
在護理方面
醫院里不再需要大量的醫護人員,智能機器人可以取代大多數醫護人員的工作;它給病人做日常生命體征檢查,照顧形形色色的病人,包括為病人喂食,日常護理,甚至大小便等。另外,全球人口目前已經呈現出老齡化現象,傳統的專業護理和輔助人員,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缺口;一些發達國家開發出許多智能護理機器人產品,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我國近年來也在護理方面開發出一些智能護理機器人,深受市場歡迎。
例如,我國廣東銥鳴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護理機器人已經成為國內實用型的高端護理產品。這種機器人屬于智能服務機器人,它可以讓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不必再麻煩護工、子女頻繁更換衣服,清理尿盆等,也無需擔心自己長期臥床拖累家庭,身心不再有壓力,有助于他們身體康復。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進步發展,未來智能機器人在醫療方面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并為人類提供越來越全面的醫療服務。毫無疑問,在智能機器人時代,醫療行業將發生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