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全行業都面臨著需求斷崖式下跌的局面,彩電行業尤甚??v觀彩電行業走勢,可以概括為“藍海-紅海-苦海-死海”,而2020年彩電市場將會從2019年的苦海直接過度到“死海”,形式十分嚴峻。
根據奧維云網行業大盤顯示,在春節大促期間,彩電線下市場行業規模同比下降90.96%,跌幅近乎逼近一番,而線上市場行業規模同比下降58.35%,相較線下雖稍有緩和,但也出現攔腰式下跌。
然而,彩電市場的回暖,遠遠不止疫情結束那么簡單,用戶對于疫情的恐慌情緒在疫情結束之后,仍舊會持續一段時間。
如今,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線下市場基本已經停止運營,逐步向線上市場傾軋。并且,伴隨此次時間的“持久性”,線下渠道將加速洗牌。換句話說就是,在此之前還在猶豫不決的店主將會逐步將重心放在線上渠道,逐步告別傳統零售,以便降低風險成本。
據編者從實體店、電商運營商,以及家電代理商等渠道商了解到,此次疫情對大部分彩電經銷商來說,局勢十分不樂觀。
據悉,當前因疫情影響,彩電市場的線下銷售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損失慘重,而線上銷售也因交通管制、快遞物流等條件的限制,訂單減少。此外,因彩電是安裝類大件,還要疊加工人延遲復工與無法上門提供服務等客觀因素,造成銷售下滑尤為明顯。
其實,此次疫情的爆對于彩電市場而言,僅是一個爆發點,彩電市場所面臨的問題遠遠不止于此。
從奧維云網發布的2019年中國彩電市場總結中顯示,存量市場、需求分化、差異競爭,以及技術突破早已成為行業的頑疾。對比疫情“暫時性”的影響,彩電市場的“原生問題”更為嚴重。
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彩電市場增速放緩,全年出貨2.26億臺,同比僅微增0.4%,亞太、歐洲、中東非市場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中國彩電零售市場持續低迷,全年零售量4772萬臺,同比下降2.0%,零售額1340億元,同比下降11.2%,行業均價2809元,創十年最低。
“供大于需”的存量市場已成彩電市場“常規”現象,而需求分化造成的彩電市場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更為嚴重。
據國家統計局顯示,目前我國人口已突破14億大關。然而,在巨大的人口紅利面前,人口結構復雜、收入差距擴大、發展不平衡,以及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多樣導致中國彩電市場產生多種共存。
其中,高端消費與低端消費共存、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共存、新進品牌與傳統品牌共存、新流量與舊入口共存等,使得當前的彩電企業很難找準關注的目標群體。于是乎,中小企業很難有資本支撐“廣撒網”的產品生態系統,資源逐漸向龍頭企業傾倒,而龍頭企業也不能幸免,仍不得不時刻緊跟消費需求,避免被市場所淘汰。
與此同時,全球化紅利、工業紅利、人口紅利等三大紅利的全面減弱,也要求中國企業提升自身能力,尋找長板,進行差異化競爭,專注價值鏈中的一環。據了解,當前渠道版圖、技術領先優勢,以及新市場都將成為彩電企業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同質化最為嚴重的彩電市場來說,技術突破也從眾多競爭選項中脫穎而出,成為企業超越并領軍行業的法寶。當下,隨著科技的加速發展,技術創新與普及的速度同樣也在加快,新技術交叉催生AIOT發展空間讓人工智能電視作為入口價值顯現,80+大屏開始大量進入消費級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的疫情也為智能電視的發展“添了一把火”,讓消費者回歸客廳大屏。據勾正數據提供的春節期間收視盤點的研究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國內智能電視日均日活率達52%,同比去年上漲15.6%,相對春節前一周上漲10.6%。
此外,春節期間國內智能電視日均日活規模達1.14億臺,同比去年春節上漲35.7%,相對春節前也上漲10.6%。超半數用戶開機時長超過7小時,且春節期間用戶日均觀影時間更長,智能電視成假期親密陪伴。智能電視中OTT信源開機率最高,外接信源全國性媒體開機率同比春節前上漲45.1%。
未來,基于5G、AIoT、云技術、8K等技術,電視將不止于家庭影視中心、家庭IoT控制中心,更將融入社交、購物、混合現實等眾多屬性。除此之外,電視的使用場景將進一步增加,電視的形態也將發生很大變化。
可以說,此次的疫情僅是讓彩電市場渠道問題得以暴露,而其更多的原生問題更值得持續關注。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次疫情的爆發,如同歷史中無數個“拐點”的助推作用一樣,未來還需向長遠規劃看齊。畢竟,在全面眾志成城的不斷奮戰中,疫情一定是“暫時”的,而彩電行業的發展是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