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各地陸續有序復工。
在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一切井然有序。如果不是工人們都戴著口罩,各個進出口處還設置了體溫測量點。難以想象,車間外的世界正經受一場疫情大考。
助推企業復產復工,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國家隊,國家電網是把工作做在前面的——
1月27日,國網發布的支持疫情防控及供電服務保障十項舉措里,提到要全力做好重點生產企業供電保障。這一點在1月29日,國網召開的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上再次得到強調。
復工大潮開啟的三天前,2月7日,國網發布應對疫情影響全力恢復建設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的12項舉措。
車馬未動,糧草先行,為復工切實做點事兒,國網考慮的更多。
切中的是“要害”
疫情下,很多人為“我的城市生病了”哭泣。
對不少企業主來說,不僅是生病的問題,還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西貝老總哭訴疫情導致2萬員工待業,老鄉雞董事長直言損失5個億。餐飲業之外,旅游業、酒店業、物流運輸、娛樂文創等一眾服務業也備受打擊,不僅“春節經濟”受挫遇冷,營業收入快速下滑,而且成本剛性支出卻一分也不能少,壓力很大。
復工一再推延,制造業企業還面臨著大量訂單取消和違約風險。部分企業主表示,即使復工了,受供應鏈上其他企業復工進度以及物流交通效率降低影響,產能仍處于低位。
不久前,清華、北大一份針對995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34%的企業賬上現金余額只能維持生存1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
“錢”的問題,是所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核心焦慮”。
中央到地方,政府紛紛推出相應對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比如減低稅費、減免租金等。
從國網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的“12項措施”看,國網正在力所能及地切中要害、助力解題。
一是特別關注中小微企業。
具體舉措上,國網特別提到,疫情防控相關的項目,招標時要優先考慮信譽良好的中小微企業;此外,全力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電力保障。
這些都已實實在在落地——在杭州,供電公司利用研發的“企業電力復工指數”及政府歸口的企業復工專班數據,鎖定需要,提前聯系服務包括中小微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在上海徐匯區虹梅街道,20多個園區4000多家中小微企業的復工用電問題,供電公司也提前與街道辦等溝通,線上排期,上門檢查……
二是為企業考慮錢的問題。
一類是減輕企業用電負擔。對暫不能復工的企業,在申請減容、暫停及其恢復上,不受此前“基本電費計收方式選定后3個月內保持不變”“暫停用電不得小于15天”等條件限制。在福建,僅此這一項,每日能為停工企業客戶節省電費640萬元。
另一類是提供流動性支持。發揮產業鏈金融優勢,國網下屬金融類企業為客戶在線提供低成本金融服務,以緩解“融資難”、紓解“現金流”壓力。據了解,截至目前,國網電商公司已累計融資放款151億元,其中,針對疫區生產經營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放款近10億元。
當然,支持好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加快加大生產力度,為社會提供必須的抗疫物資,就是支持各地企業有序復工。
此前,國網就在供電可靠性、服務、費用等方面全力支持相關企業,包括“三零服務”、“欠費不停電”等措施。
更注意“節奏”
2月7日,在12項措施發布的同一天,國家電網在其公開招標的網站上,發布了23項招標采購公告,包括2020年第一次變電站設備招標采購公告等。
比之很多媒體形容的按下“播放鍵”,國家電網此次的助力復工復產12項措施更像是按下“快進鍵”。
快進鍵一:能開工的盡快開工。
無論是在建重點電網工程,還是新投資電網項目,國網要加速復工。具體來說,包括全面復工青?!幽稀⒀胖小鳌?00千伏特高壓直流,張北柔性直流,蒙西~晉中、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陜北~武漢±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工程。
這一塊涉及的投資規模達到978億元。
快進鍵二:能提前準備的提前準備。
有些工程還未核準開工,有些項目還處于前期規劃階段。這一類的,國網要提前準備。能盡早核準開工的,盡早推動,能線上、遠程完成的,就早日完成。包括盡早核準開工南陽~荊門~長沙等特高壓交流,白鶴灘~江蘇等特高壓直流等重點項目;加快推動閩粵聯網等重要電網工程前期工作;提前制定工程建設方案,加快招標及評審批復等。
預計2月份,國網將完成開評標項目28個,采購規模約196.42億元,新發布的23個招標項目,預計在3月份完成相關招標采購工作。
一個是“快馬加鞭”,一個是“厲兵秣馬”。國網此次舉措更注重“節奏”。
意義何在?
短期內,能夠穩定經濟、穩定就業、提振信心。
一方面,近千億規模的投資進入市場,特別是作為基建的電網工程建設,涉及到的上下游產業鏈很多,能夠吸納的就業人數也不少。麥肯錫公司曾對基礎設施的乘數效應進行過估算:每1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創造3萬~8萬個就業崗位,新增25億美元的GDP。具體到電網工程,一項青海~河南特高壓工程就可增加就業崗位7000多個。
另一方面,從無序到有序,電網投資與建設的復工是將與之相關的行業也同步帶入正常軌。在國網加快公開招標的過程中,“中標”企業在股價、融資、貸款上會有實際的資金性的好處,這對于企業、個人都是定心丸。
長期來看,是為未來謀。
等待不意味著停擺,“空檔期”也不應該虛度。國網正在加速開工前的系列流程:提前制定建設方案——線上發標——異地評審——物資供應綠色通道(優先協議庫存模式,壓縮采購流程,緊急需求“隨到隨招”)——做好資金、隊伍、物資、醫療、運輸等資源籌措和施工人員準備。
好處也顯而易見。萬事俱備只待“春風”,為經濟發展做沖刺準備。一旦全社會全面復工,能立刻開足馬力搞生產。
當然,這波操作建立在國網長期信息化建設積累的系統與流程,有賴于國網一貫高效嚴謹的管理體制,背后是現代化的治理能力。
而且,這次疫情下工作的組織,也是對電網全鏈條數字化的進一步促進,讓我們對電力等行業之間未來的協作模式也有了新的期待。
疫情仍然在等待“拐點”,全國范圍內的復工大幕進一步拉開。
協調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是擺在在政府、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國家電網正按下助力企業復工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