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改變監管規定,試圖阻止海外的芯片代工廠,包括臺積電等在內的芯片制造商向華為出售芯片產品。
據悉,美國要求世界各地芯片企業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美國設備生產供應給華為的芯片,從而切斷中國獲得關鍵半導體技術的渠道。
路透社引述一名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正在努力做的是“確保他們能控制的范圍內,沒有一塊芯片流向華為”。該人士稱,這一芯片提案已經完成草擬,但尚未獲得批準。
(圖片源自OFweek電子工程網)
對華為和臺積電影響有多大?
對華為來說,如果華為被美國禁止使用海外芯片,對華為核心業務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一個是運營商業務,一個是消費電子業務,這些業務都需要芯片技術的支持,很多基帶射頻芯片需要從美國進口,而且難以替代。在其他非芯片行業上,也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這項舉措看起來只是針對了華為,實際上卻對華為及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作為一個世界級的代工企業,臺積電一直以來都與自己的客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于華為這種長期合作的客戶自然更不例外。
早在2015年,華為就和臺積電開始了7nm工藝麒麟980的合作研發,研發總金額超10億美元。在華為布局手機芯片領域之后,與臺積電的合作關系愈加緊密。眾所周知,華為最新的麒麟芯片采用的就是臺積電的7nm工藝制造,此外,華為每一款高級芯片都會和臺積電提前三年展開研發。在2019年臺積電總營收超過350億美元中,有10%來自華為海思。一旦美國實施芯片出口制裁,也會給臺積電帶來巨大損失。
如果臺積電被禁,誰能接盤?
據OFweek電子工程網了解,目前國內最好的芯片制造工藝,是中芯國際的14nm技術。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從2015年中芯國際開始著手研發14納米工藝,于2019年第三季度成功開始量產14納米FinFET制程芯片。
根據官方宣布的消息,中芯國際南方廠國內首條14nm生產線已經開始投產,該工廠也是中芯國際最先進的生產基地,中芯國際南方廠建成后兩條產線的月產能可以達到3.5萬片。此外,中芯國際的12nm技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更先進的制程10nm和7nm也有了不小的突破。
雖然目前產能不算強,但中芯國際的突破標志著中國半導體芯片制造領域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中芯國際可以取得技術突破,這是美國政府從未預料到的。這一突破也標志著美國政府想徹底封鎖打壓華為的芯片業務宣告失敗。雖然目前一切暫未有定論,但若臺積電被禁止向華為出貨成為事實,那么中芯國際或許是華為接下來的最佳選擇。
芯片對我國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直以來,芯片被廣泛應用在電腦、手機、家電、汽車、高鐵、電網、醫療儀器、機器人、工業控制等各種電子產品和系統,是高端制造業的是核心基石,缺少芯片的話會導致許多高端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
數據統計顯示,中國芯片市場接近全球的1/3。早在2016年全球芯片銷售額為3389億美元,其中我國芯片銷售額就達到了1075億,占全球市場的31.7%。隨著5G、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下游產業的進一步興起,中國為全球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芯片相關產業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在芯片消費需求上中國顯然非常旺盛,但是全球的芯片供應市場,卻基本上被美韓兩國壟斷。其中,美國芯片占比達到了50%,而韓國占比也有27%;在芯片企業分布上,美國有英特爾、高通、博通等企業,韓國有三星、海力士等……海外芯片巨頭在全球芯片市場上占據著龍頭地位。因此,中國每年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進口芯片。
在當下以5G為主導的競爭賽道上,不論是5G基站,還是5G芯片,還是5G手機,中國已經跑在了前列,其中的引領者正是華為。大家也都看得出,美國針對華為芯片業務也僅僅只是個開始,暗地里藏得卻是妄圖打壓整個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