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已經進入商業正循環
當前,全球5G建設剛剛起步,中國亦如是。因此在2020年,5G“新基建”提出的第一年,主基調將是實現5G網絡在全國地級市的覆蓋,大約涉及280個以上的城市;同時加快發展5G用戶,鼓勵4G用戶向5G遷移。
中國移動計劃到2020年年底,建30萬個5G基站。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將堅持把5G建設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細,把握關鍵時間節點,確保如期完成5G網絡建設,做到5G建設目標不變、發展節奏不停。
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5G共建共享今年規模化實施,雙方已經就加快5G網絡建設達成高度共識,確保5G建設目標不降低,上半年完成廣東、浙江、江蘇以及共建城市既定的5G建設任務,第三季度完成全國25萬個基站的既定建設任務。
近日,工信部召開了5G發展專題會,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在5G建設方面,中國電信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調整了5G建設計劃,并力爭在年底前完成30萬個5G基站的建設目標。目前中國電信已經累計開通7.4萬個5G基站。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說,截止到3月5日,中國聯通累計開通約6.6萬個5G基站。在共建共享方面,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5萬個5G基站,截至目前初步估算雙方共節省投資成本約100億元。
“在網絡建設方面,中國的5G從2019年11月商用以來,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中國5G用戶已經超過1000多萬,足以見證5G發展的中國速度。”華為中國運營商業務部副總裁楊濤說,“全球5G的商用網絡預計從2019年的60個漲到今年的170個,基站會從50萬增長到150萬,用戶從1000萬增長到2.5億。中國5G、世界5G都已經進入商業正循環,商業飛輪正在越轉越快。”
5G基建將分階段分步驟實施
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5G建設的規模和力度要比3G、4G時第一輪建設的力度大,才能滿足相關方面對網絡覆蓋的要求。這同時會大大拉動我國的產業鏈企業,如無線產品、傳輸產品、云平產品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余少華對《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了5G“新基建”會覆蓋的范圍。
這個范圍首先會包括常規理解的5G網絡建設,如5G基站、核心網、傳輸等5G系統的設備研發、網絡部署、運營維護等。其次包括網絡架構的升級改造,包含傳統通信機房向數據中心的改造,通信網絡由剛性的傳輸與交換網絡向彈性、云化、虛擬化、智能化、切片化等演進,網絡控制由中心集中控制向多級分布式自適應控制演進。數據中心建設相應的環境、設備、管理模式都不同于傳統的通信機房。最后,還包括業務應用的對接和新型治理架構的建設。
5G基建也將分階段分步驟完成。余少華表示,先期是網絡建設,在5G網絡逐步步入成熟期時,5G基礎設施延伸下沉到垂直行業、企業,會成為建設的主要內容,同時推動更高層的治理架構優化。這個過程將伴隨著邊緣計算的下沉以及網絡運營治理的社會化重構,是一個長期存在的過程。
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產業研究員鐘新龍說:“新一輪數字基礎建設至關重要,應該讓數字基礎設施下沉為整個社會經濟的底部宏觀支撐。讓通信業成為新一代信息產業以及社會經濟的基礎和根本,5G基站、5G網絡、5G終端應用的全面普及,以應用推動普及,以普及推動創新。以全社會的5G剛性需求為基本驅動,倒逼5G應用的開拓創新,再以應用倒逼基礎科學創新,整體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
5G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巨大
據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投資超過3.5萬億元。
考慮到5G覆蓋應用場景的大規模增加,楊驊認為5G新基建的總體投資會遠遠大于4G,他說:“5G不僅是實現人與人的通信,還要面向全社會提供基礎能力,除了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5G網絡,還會大量增加云的建設規模,而且5G會規模化地使用邊緣云,實現邊緣計算。”因此,5G網絡需要的服務器將幾十倍于4G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