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為遭美國封殺的事件愈演愈烈。5月14日,美國宣布新禁令,禁止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件進行芯片設計與制造,以此打壓華為。
禁令存在漏洞?美方稱會補上
而據外媒最新消息顯示,美國該項封殺禁令似乎存在些許漏洞,該規定只涉及華為設計的芯片,不包括直接發貨給華為的客戶。而這些客戶可以將芯片組裝入華為系統,同時卻不會構成向華為供貨的行為,不少法律人士稱這是個極大的漏洞。
對此,兩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監管機構愿意做出改變,以“堵死”向華為頒布限制禁令中所謂的“漏洞”。美國國務院官員克里斯托弗.阿什利.福特表示,這項規則將“為我們提供更多信息,作為我們未來出口管制決策的依據,并試圖找到應對這些挑戰的正確答案,包括在華為試圖以某種方式繞過我們的規則時,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進行調整。”福特還表示,美國監管機構將密切關注此此事,“肯定會做出我們認為必要的任何改變”。
一日三反轉,臺積電被推上風口浪尖
在這一次禁令過程中,不僅僅是美國企業,包括臺積電在內的非美國廠商,同樣會受到華為禁令帶來的諸多限制。其中臺積電就因為跟華為的密切合作關系,數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5月18日當天,關于臺積電和華為新訂單的事情三度反轉:
臺媒率先報道稱,華為向臺積電緊急追加50億訂單,以備足接下來的產品供應;
緊接著又有媒體稱,臺積電終止了與華為的新訂單;
隨后臺積電緊急回應稱所謂的終止訂單一事純屬謠言,并回應稱其不會披露訂單細節。
整件事情撲朔迷離,三度反轉后才落下帷幕,最終的結果也讓人們猜測到,新訂單或許真有其事,華為被封殺之下追加緊急訂單的操作也不足為奇了。
自去年以來,美國一口咬定華為違反了美國多項法律,卻遲遲未能拿出任何實質性證據。并向谷歌等美國企業施加壓力,要求后者斷供華為,讓華為處處受限。如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以各種借口切換華為的芯片渠道。
此前,美國還只是針對5G設備、5G網絡建設等問題來限制華為,如今直接“卡脖子”限制在了芯片上。雖然不少人都抱著讓華為轉單國產供應鏈,國產替代興起的想法。長期來看或許沒有問題,但從短期來看,當下的局面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