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9月份越來越近,華為受美國限制的緩沖期也所剩無幾了。
受美國禁令限制,華為消費者業務受到影響最大,主要原因是華為海思半導體的麒麟系列處理器的生產遇阻。這一款芯片雖說是由華為自主研發的,但其中涉及到芯片制造加工等環節,離不開美國的相關技術,因此受到了諸多限制。歷來與華為密切合作的臺積電,也不得不在這幾個月的緩沖期里開足馬力為華為積極“備貨”。
(圖片源自OFweek維科網)
近日,據臺媒鉅亨網報道,臺積電已向美方遞交繼續向華為供貨的申請,希望確保對華為供貨正常。報道稱,美方給出的要求是,企業需要7月14日前呈交。
此外,業界消息同樣傳出高通也已向美國遞交了意見書,希望能夠繼續向華為供貨。
一位微博用戶@手機晶片達人還透露,最近高通在臺積電與三星的wafer都加了不少單,不知道高通是否有拿到什么美國政府內部消息?
(信息源自微博用戶@手機晶片達人)
華為的訂單對臺積電、高通至關重要
作為如今世界第二大、中國第一大智能手機廠,華為的訂單對臺積電和高通來說至關重要。
從臺積電方面來看,華為目前已成為臺積電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客戶,年貢獻收入占比超過兩位數。早在2015年,華為就和臺積電開始了7nm工藝麒麟980的合作研發,研發總金額超10億美元。在華為布局手機芯片領域之后,與臺積電的合作關系愈加緊密。
華為最新款麒麟芯片采用的就是臺積電的7nm工藝制造,此外,華為每一款高級芯片都會和臺積電提前三年展開研發。在2019年臺積電總營收超過350億美元中,有10%來自華為海思。一旦美國實施芯片出口制裁,也會給臺積電帶來巨大損失。
而對于高通來說,雖然華為高通兩家在不少業務上屬于老對手,尤其是高端芯片上的競爭更是明顯,但二者也存在不少合作關系,一旦失去了華為這個重要客戶面對高通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
聯發科最受益?
業界分析人士認為,聯發科或將成為這波美國打擊下的受益者。從聯發科近日公布的2020年6月份營收來看,營收為252.7億元新臺幣,較5月增長了16.08%,同比增長20.99%,創下3年多來的歷史新高。
而華為如今如果無法讓臺積電繼續為其代工的話,只能選擇第二家芯片廠商來滿足自己的產品線需求,聯發科所能提供的芯片最為合適,從高端到低端一應俱全,有望成為華為手機芯片最大供應商。
如今已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合作才能共贏,禁止華為同樣會給諸多華為的美國合作企業造成困擾,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