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未來自主品牌汽車座椅發展方向之前,首先要了解目前汽車行業的現狀。根據中汽協近日發布的 2020 年 1-8 月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十五企業集團榜單顯示,大部分自主品牌車企在疫情和車市競爭加劇的環境下,銷量普遍下滑,僅 5 家實現了同比增長。
對比之下,部分自主品牌車企已跌出前十五排名,整體車市體現為市場逐步向頭部品牌車企集中,弱勢品牌表現乏力。銷量排名前五的中國車企中,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奇瑞汽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唯一實現同比增長的是長安汽車。
各大汽車集團對于自主業務的發展狀況,在銷量榜單上也能有所顯現。在汽車市場競爭環境不斷加劇的情形下,自主車企面臨更大的市場難題,特別是乘用車領域,自主車企受到合資車企降價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報告顯示,1-8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 408.9 萬輛,同比下降 21.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 36.2%,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 2.7 個百分點。
從今年國內的汽車銷量來看,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到了危機的時刻,這個危機時刻直接反應到了座椅銷量,伴隨近幾年座椅廠的兼并與整合,導致目前座椅行業從原來的暴利,逐漸步入微利甚至虧損時代。
而座椅功能近 20 年來,仍保持著基本的手動座椅、電動座椅等常規功能,缺少根本性變革的新技術、新功能,自主品牌汽車座椅面臨必要的變革。
那么,未來自主品牌的汽車座椅需要朝著什么方向變革呢?
首先,任何企業都是追逐利益的,互利共贏是自主品牌汽車公司與座椅公司的根本。優良品質的整車,是帶來良好的汽車銷量保證,同時也能降低整車及座椅成本,對自主品牌公司及座椅公司形成一個良好的利益循環。
因此自主品牌對汽車座椅的首選要求是低成本,這是最基本的變革基礎,并且不管未來多少年,企業都希望以最低的成本,生產最優的座椅。
其次是隨著消費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未來消費者對汽車座椅的品質追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使汽車座椅的舒適性及安全性進一步提高,自主品牌需要加大對汽車座椅的研發力度,使汽車座椅向著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的方向發展,在輕量化、智能化、舒適性和個性化方面做出變革。
在輕量化方面,由于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各個國家份紛紛公布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未來電動車會是絕對的主流,而受限于目前電池技術的發展,OEM 只能想辦法降低整車的重量來提高續航里程,而座椅作為重量級的內飾件,必然會在輕量化上受到巨大的挑戰。
各個主流座椅供應商紛紛開始研究未來座椅輕量化解決方案,高強鋼、鎂鋁合金、碳纖維、塑料骨架等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和突破必將是座椅輕量化的重要路線。
在智能化方面,隨著電動車的發展,自動駕駛的等級也越來越高,各大主機 廠紛紛與主流互聯網公司聯合開發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必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為了適應這個潮流,需要開發智能化的座椅,滿足乘員不同的使用場景,比如交流場景、會議場 景、娛樂場景、休息場景,乘員的一個指令即可使座椅變換到不同的使用模式,越來越沒有存在感的座椅應該就是智能化做的優秀的座椅。
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乘員對車輛的操控需求會逐漸降低, 而乘員的生活、娛樂、商務需求會逐漸上升,這時座椅的舒適性和功能性的體驗會成為重中之重,不僅要考慮到乘員感官上的感受,還要兼顧心理感受,傳統的按摩通風功能會成為基本功能,當然,需要探索更優的解決方案,弱化機構的存在感,人體的心率監測、健康狀態監測應該是座椅的基本功能,甚至可以對乘員發出健康建議。
個性化座椅是另一個增長趨勢,隨著駕駛員角色的減弱,車輛座椅的功能將發生顯著變化,未來汽車座椅及內飾一定會變得更加高度的定制化和個性化,比如在色彩、自適應座椅、場景體驗等方面以滿足消費者對功能及感官上的需求。而未來駕駛汽車座椅很可能會結合 AI 等技能自主分辨乘客,并提供定制化服務,例如滿足特殊殘疾人群的定制功能。
總的來說,未來汽車座椅會朝著更加舒適、更安全、更智能物聯化。其功能也會越來越多,并且 NVH 性能更加優化,質量也會越來越低。生產這種高品質的座椅除了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過利潤外,還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隱形的利益:消費者的信賴、品牌形象的樹立和傳播等。
座椅是個系統集成,具有復雜性、多功能性、高技術性, 其在零部件行業內屬于相對高端的產品。這就決定著,座椅的應用性的寬廣性,座椅公司有一定的創新性,才會有競爭力,尤其是對自主品牌來說,優先掌握未來汽車座椅技術的企業才有可能擺脫目前的局限性,占據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