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左右,智能手機開始在市場中初露鋒芒。在此后的十年當中,智能手機市場經歷了百家爭鳴,最終蘋果、三星、華為、小米以及OV等品牌成為了手機市場的主流。其中,蘋果、華為和三星都有自己的手機芯片,這也是他們之間進行較量的一個焦點。
但自從蘋果推出適用于PC的M1芯片后,Arm PC芯片的表現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同時也成為了眾多手機芯片廠商競逐的新焦點。
為什么PC成為手機廠商的目標
在過去十年當中,PC市場經歷了六年的下滑。但受到居家辦公、線上學習以及消費需求的復蘇,促進了PC在去年的快速增長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季度個人計算設備追蹤報告的初步結果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26.1%,達到9160萬臺(上一次PC市場年增長如此之高,還是在2010年,當年PC市場增長了13.7%)。排名前五的電腦廠商中,就包括手機大廠蘋果(蘋果市占率為7.6%,位列第四位)。
而除了蘋果以外,近幾年來,小米和華為等廠商也相繼涉足了PC領域。伴隨著數據量的增大,手機與PC之間的互聯互通變得越來越重要,打造手機與PC生態的閉環或許能夠促進他們整個業務的發展。
此外,擁有自研的手機芯片玩家也正在試圖將其芯片設計能力帶到PC市場中去,Arm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主流的手機芯片都是基于Arm而打造,在手機芯片設計的經驗,或許能夠幫助他們更快地進入到PC市場。而且,以Arm為基礎的芯片向來以低功耗而聞名,這也順應了PC市場對芯片的需求。另外一方面,相比于X86,Arm的授權模式更為開放,這促使了很多廠商愿意基于Arm來進軍PC市場。如此來看,Arm不僅可以滿足新一代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需求,也可以支持PC市場的所求,而這或許也能夠使手機與PC之間的互聯互通更為方便。
另一方面,這些廠商也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PC終端,而自研芯片能夠降低成本。根據Wccftech的報道顯示,蘋果采用自研芯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節省成本。IBM的AI戰略負責人薩米特·古普塔(Sumit Gupta)則給出了更為直觀的數據——他計算出蘋果的M1的單位生產成本為40至50美元之間,而購買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的成本在175至250美元左右。由蘋果的這筆賬中看,成本也將推動著其他廠商向自研芯片方向努力。
除此之外,聯想等傳統PC廠商也在擁抱這種新的變化。但對于他們來說,芯片設計是一個新領域,因此,他們對Arm PC芯片的需求也為芯片設計廠商提供了向這方面發展的機會。而高通作為手機芯片的佼佼者,憑借他們對Arm的了解,高通向Arm PC芯片方向的拓展也就成為了一件意料之中的事。
就此,Arm PC芯片開始在手機芯片廠商當中風靡起來。
蘋果掀起的風暴
蘋果不是第一個推出以Arm為基礎的PC芯片廠商,但他卻是這股風潮的領導者。去年11月,蘋果推出了首款專為 Mac 打造的芯片——M1。這是一款主打低功耗的SoC,蘋果稱其開啟來Mac的全新時代。
從數據上看,M1是蘋果推出的首款5nm PC芯片,內含160億顆晶體管。在CPU方面,蘋果稱每個核都被設計為在保證最大化性能的同時,盡可能高效運行單個任務或者線程。其次,蘋果將CPU、GPU、I/O、安全功能、存儲等整合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PC芯片的能效,也是該芯片的一大亮點。
蘋果在其官方新聞稿中稱:“M1 是我們專為 Mac 打造的一款 SoC 芯片,它是前所未有的。過去十余年,我們一直致力于為 iPhone、iPad 和 Apple Watch 研發更加先進的芯片,M1 芯片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打造,它將 Mac 帶入一個全新的紀元。”蘋果硬件技術高級副總裁 Johny Srouji 表示:“作為一款低能耗芯片,M1 擁有我們迄今最快的中央處理器核心、最快的個人電腦集成顯卡,還有著機器學習超強的 Apple 神經網絡引擎。M1 芯片將出色的性能、強大的功能和卓越的能效以獨特方式集于一身,是我們所打造的全然一新的超強芯片。”
從中便可以看出,蘋果之前在芯片設計上的經驗,為他們推出PC芯片提供了保障。而蘋果采用自研的PC芯片,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減少對英特爾的依賴。
但蘋果的影響力或許不僅僅止于此,有報道稱,對AMD和英特爾來說,M1推出的背后重要意義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這是15年以來第一次,一家沒有x86許可的公司正在構建一種可以與X86競爭的消費者微處理器。如果蘋果維持或改善其M1處理器的性能,并一直領先于x86的競爭對手,那么其他擁有Arm許可的公司將會關注這一點。
三星緊隨其后
作為手機市場的另外一個巨頭,三星也在試圖發展Arm PC芯片。wccftech報道,三星被傳出正在研發Exynos 1000芯片,有可能用于即將推出的Windows PC。消息稱,除了為自家的Galaxy S21系列智能手機使用外,三星可能將該芯片應用在使用Windows系統的PC平臺上。
根據相關報道顯示,Exynos 1000基于5nm工藝而打造。但近來的消息顯示,目前基于5nm工藝的手機芯片的表現并不如人意,這也為三星向Arm PC芯片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但與蘋果PC芯片不同的是,有消息稱,Exynos 1000可對外出售,如果三星能夠按照計劃順利進行,這或許能夠成為他們減少對存儲器依賴的又一新的拓展領域。
高通來勢洶洶
或許是受到了蘋果的影響,受惠于智能手機芯片而崛起的高通,也正在試圖將Arm帶到更多的領域中去。
今年一月,高通以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Nuvia便是他們尋求向更廣領域發展的動作之一。據相關資料顯示,Nuvia是一家基于Arm架構設計CPU的公司,該公司是由前蘋果公司CPU設計負責人杰拉德·威廉姆斯(Gerard Williams)于2019年初創立。
高通在其官方新聞稿中稱,Nuvia CPU結合高通技術公司已有的領先移動圖形處理單元(GPU)、AI引擎、DSP和專用多媒體加速器,將進一步鞏固高通驍龍平臺的領先性,并將使驍龍成為未來聯網計算的首選平臺。按照高通的計劃,Nuvia CPU將集成于高通廣泛的產品組合當中,賦能旗艦智能手機、下一代筆記本電腦、數字座艙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擴展現實以及基礎設施網絡解決方案。
有報道稱,高通正是看上了Nuvia CPU在PC領域能有機會與英特爾和AMD一爭高下,才敲定了這筆交易。
收購Nuvia并不是高通第一次涉足PC芯片。早在2018年高通就已經對外發布起首款PC處理器——Snapdragon 8cx。8cx也被稱為是PC 業界首款 7nm 制程的處理器,按照官方說法,它擁有驍龍平臺上幅度最大的隔代性能提升。高通為它配備了當時最強的 Kryo 495 64 位 CPU,同時換上了 Adreno 680 GPU,在顯示方面較前代有兩倍的性能增幅,而且功耗還下降了60% 之多。但這款芯片并沒有引來市場的追捧。
但顯然,高通并沒有死心。去年,高通對其8cx進行了升級。相比起第一代,二代8cx被稱為是其首款5G PC芯片,該芯片除了在性能和續航方面進行了提升之外,還加入了5G網絡、AI 加速以及企業級安全等新特性,對標的是第十代 Core i5 處理器。據相關媒體的報道顯示,高通介紹,目前全球已有17個移動運營商支持高通驍龍8cx 5G PC。其中包括了中國全部三大運營商,以及美國最大運營商Verizon和第四大運營商Sprint。
從高通對其二代PC芯片增添的功能上看,他們收購Nuvia或許也是為其接下來的PC芯片發展做好準備。尤其是在蘋果推出PC SoC之后,Nuvia所具有移動圖形處理單元(GPU)、AI引擎、DSP和專用多媒體加速器產品,或許能夠助力高通能夠搭上Arm PC芯片的這股熱潮。
聯發科也出手了
在高通開始向Arm PC芯片方向努力之時,聯發科也在積極尋求與PC廠商之間的合作。
2019年底,聯發科就曾宣布與英特爾進行合作,將聯發科的5G調制解調器帶入PC。據悉,聯發科技用于PC的新型5G調制解調器部分基于其Helio M70 5G調制解調器而打造,而該產品正是用于5G旗艦智能手機的集成5G片上系統的一部分。
2020年9月,聯發科也宣布將針對谷歌Chromebook筆記本的推出全新的Arm PC芯片。據相關媒體的報道顯示,聯發科方面的負責人表示,5年前投入Chromebook IC設計后,聯發科認為該領域仍大有可為,公司計劃2021年推出基于臺積電6nm的MT8195處理器,服務Chromebook產品。
在此之前,聯發科還曾于去年的11月推出了應用于下一代 Chromebook 的 MT8192 和 MT8195 芯片組。據聯發科官網的消息顯示,搭載 MT8192 的 Chromebook 將于 2021 年第二季度上市。而 MT8195 將為高端 Chromebook、智能顯示屏、平板電腦和其他智能設備提供動力,這些產品也將在稍后的時程面世。
谷歌自己也沒閑著
去年年底,谷歌在PC領域的發展也受到了關注。
據Axios的報道顯示,谷歌正在考慮為其Chromebook開發處理器。鑒于其豐富的資源,它可以設計用于PC的自己的SoC,但該公司可能更愿意首先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機處理器來獲得芯片設計方面的經驗。
從谷歌在手機芯片的進展上看,谷歌于去年年底成功發布了代號為Whitechapel 的SoC。據悉,該處理器基于三星的5nmLPE工藝而打造,采用的是8核Arm架構,除了 CPU、GPU 等,還集成了谷歌的 TPU 神經網絡加速單元。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如果一切進行得順利,谷歌的 Pixel 智能手機或將于 2021 年晚些時候換上Whitechapel芯片。但按照這個進度來看,谷歌Arm PC芯片的問世或許要來的更遲一些。
微軟跟上了
繼蘋果之后,PC軟件的巨頭微軟也開始著手PC芯片的發展。據路透社此前的報道顯示,微軟正在研究用于運行云服務器計算機中的內部處理器設計,他們計劃使用 Arm 設計來生產可在其數據中心使用的處理器,并自研個人計算機 Surface 系列產品芯片。
微軟發言人弗蘭克·肖(Frank Shaw)表示:“由于芯片是技術的基礎,我們將繼續在設計,制造和工具等領域投資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促進和加強與眾多芯片提供商的合作關系。”
據了解,微軟所推出的Surface系列產品當中,不僅采用了英特爾和AMD的芯片,他們還與高通進行了合作——其Surface Pro X采用了基于高通驍龍8cx的定制芯片SQ1處理器。這也看可以看出微軟在進行自研芯片以前,就已經開始嘗試Arm PC芯片的可商用性。
另外一方面,在蘋果推出了基于M1的筆記本后,微軟也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支持,其旗下 Microsoft 生產力工具,包括 Outlook、Word、Excel、PowerPoint 和 OneNote 均支持 M1 芯片設備。
微軟對Arm PC芯片的支持不僅僅在于他們在自研芯片上的探索,更在于他們對Arm PC芯片生態的搭建。尤其是在Arm PC芯片剛剛起步的階段,他們的加入或許能夠極大的促進該類芯片的發展,而這也能助力他們后續參與到多樣化的PC中去(也就是說,無論未來PC世界是X86占優勢還是Arm后來者居上,微軟這一波操作都不算虧)。
中國廠商的機遇
與此同時,中國的手機芯片廠商也在致力于發展Arm PC芯片。
從市場情況來看,國產手機芯片廠商發展PC芯片的理由似乎更加有跡可循。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華為在國內PC市場已居于第二名,排名僅在聯想之下,這代表著,自從2016年推出筆記本電腦,華為僅用四年時間就從零發展到國內第二名。這種市場規模,或許也成為了他們發展PC芯片的動力。
另外一方面,華為的PC芯片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英特爾和AMD供給的,但受到貿易環境的變化,這種供應關系就變得微妙了起來。雖然,這兩家企業隨后便拿到了供貨許可,使華為PC業務和服務器業務可以繼續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事件也為他們敲響了警鐘。
鯤鵬920是華為推出的基于7nm工藝以及ARM架構的處理器,該處理器最高頻率可達2.6GHz,并支持PCIe 4.0、八通道DDR4內存,可用于服務器、數據中心和桌面市場,據悉,華為還基于此打造了面向企業客戶的臺式機產品。
但相對于PC市場,服務器市場或許是國內Arm處理器玩家的長遠目標。去年一月,華為在推出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鯤鵬920的同時,還推出了使用該芯片的泰山服務器和華為云服務。這也為他們打通了從邊到云以及各類終端的應用場景。
除了華為以外,致力于Arm處理器的國內玩家還有飛騰。隨著去年飛騰推出了針對服務器領域而打造的騰云S2500之后,他們也產品線也逐步趨于完整——高性能服務器CPU、高能效桌面CPU、以及高端嵌入式CPU三線齊飛,能夠使飛騰為從端到云的各類型設備提供核心算力支持。
僅就PC領域而言,桌面CPU也是飛騰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自其2015年推出首款基于Arm的桌面CPU后,飛騰還于2019和2020年分別推出了FT-2000/4系列和騰銳D2000。根據2020飛騰生態合作伙伴大會的消息顯示,按照飛騰的下一步計劃來看,公司還將推出其第一代桌面平臺化解決方案,即洞庭平臺。據介紹,該平臺將支持包括騰銳D系列芯片以及飛騰套片X100在內的產品。該平臺可以使得客戶的方案集成度更高,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同時加快開發進度,提升國產化率。
從國內廠商的發展情況中看,國內致力于Arm芯片發展的廠商正在積極構建Arm生態,這也是Arm向多領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Arm PC芯片突破X86封鎖的關鍵之一。
X86的世界還好嗎
在Arm PC芯片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的同時,X86未來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在X86的世界當中,英特爾和AMD一直是PC芯片的主要玩家。Arm陣營既然有沖擊PC市場的過墻梯,X86玩家自然也有張良計來固守他們的城池。
他們的財報信息或許能夠為我們帶來一些信息。首先,從英特爾最近發布的2020第四季度的財報中看,與 2019 年相比,2020 年他們PC 業務增長了 33%,尤其是筆記本電腦的收入增長了 30%。外媒表示,2020 年筆記本電腦的平均價格下降了 15%,疫情影響下,英特爾在廉價筆記本中獲得了不少收益。
在產品更新方面,英特爾于去年9月正式推出了其第11代酷睿移動處理器——Tiger Lake。Tiger Lake是英特爾第一個采用全新 Xe-LP微架構的SoC架構,可以對CPU、AI加速器進行優化,使CPU性能得到超越一代的提升,并實現大規模的AI性能提升、圖形性能巨大飛躍,以及整個SoC 中一整套頂級IP,如全新集成的Thunderbolt 4。
而自Tiger Lake開始, 英特爾的PC芯片也邁向了新紀元。在Tiger Lake發布的同時,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客戶端計算事業部移動客戶端平臺總經理Chris Walker宣布,其針對PC領域而進行的雅典娜計劃將走向2.0時代。同時,為了持續帶領 PC生態系統推動平臺創新,英特爾還推出了全新的Evo平臺品牌。他指出,從第11代酷睿處理器開始,所有機型的測試和認證都將在更強化的規范下進行包括,使用WiFi時的相應速度、電池續航時間、進行多任務處理時的表現、登錄多個云端賬戶、程序切換響應速度等方面。據透露,預計今年將有 20 多款基于英特爾Evo平臺品牌的筆記本通過認證并上市。
AMD在近幾年來的發展自不必多說,根據方正證券陳航統計的2020全休半導體漲幅榜的排名當中,AMD僅在2020年一年的漲幅就達到了100%,而將時間放大到三年內,AMD則是以792%的漲幅傲視所有半導體企業。
另外一方面,除了在PC領域外,英特爾與AMD之間基于X86的芯片競爭也拓展到了服務器芯片領域。兩者皆認為,未來數據中心市場將帶動其公司未來的發展。而目前還未成型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也被Arm陣營是作為是一塊可發展的目標市場,因此,如果Arm陣營能夠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取得不錯成績,這對于X86來說也是一個沖擊。
結語
PC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稱作是夕陽市場,但隨著手機芯片廠商紛紛布局PC芯片領域,這個市場將會發生一些變化。而在其背后起著推動作用的,正是從云到端的發展趨勢。在這種趨勢之下所蘊藏著的大變革,也正是Arm向更多領域進行突破的好時機,因此,也吸引了一眾廠商的加入。于是,我們看到,當時間進入到“新一天”(大數據時代)以后,PC市場這輪昨日夕陽又重新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