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拜登在周一下午與汽車業高管和其他商業領袖舉行的虛擬峰會上說,美國需要通過投資其芯片“基礎設施”來解決半導體持續短缺的問題。
拜登說:“這些芯片,晶片,電池,寬帶……都是基礎設施。我們需要建立基礎設施,而不是修復昨天的基礎設施。我提議的計劃將保護我們的供應鏈并振興美國制造業。”
白宮召集該會議是為了解決當前的芯片危機,該危機已經影響了關鍵行業,包括消費電子,制藥和汽車制造業。很少有部門受到與汽車業同樣嚴重的沖擊,現在的汽車業不得不減緩或停止美國各地工廠的生產。反過來,這又加劇了去年因為面對冠狀病毒停產導致的新車和卡車短缺。
大約20位首席執行官會見了白宮官員,包括通用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和斯泰蘭蒂斯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以及Alphabet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以及臺積電,三星,惠普和其他科技公司。
白宮新聞秘書詹·普薩基(Jen Psaki)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拜登希望“直接從公司那里聽到影響和最有幫助的信息”。普薩基說,這次首腦會議無意引起任何宣布或決定,他進一步指出,總統的想法是本次會議將成為“關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討論的一部分”。
在會上,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公司就警告說,由于零部件短缺,今年可能對他們的收入造成總計45億美元的影響。
在會議結束后的聲明中,通用汽車表示:“通用汽車感謝拜登政府對影響全球汽車業的這一關鍵問題的支持。”
消費者市場也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響。隨著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削減激勵措施,已經上漲的汽車價格上漲得更加厲害。JD Power市場研究公司表示,與一年中的正常水平相比,經銷商庫存減少約100萬輛,要找到首選的汽車或卡車可能是一個挑戰。
分析師警告稱,這場危機可能會抬高目前每輛汽車中使用的芯片的成本,進一步使已達到創紀錄水平的汽車價格不斷攀升,現在每輛汽車已經平均接近40,000美元。
拜登正在推動國會向半導體產業投資數十億美元。2月份,他開始對半導體,高級電池,藥品和其他重要商品的供應鏈問題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
拜登的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提案將為半導體產業預留500億美元,重點是擴大美國的芯片制造,如今這些芯片主要來自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
代表汽車業創新的汽車創新聯盟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澤拉(John Bozzella)表示,稅收抵免將“幫助(半導體)公司抵消在現有設施中創建新生產線或重新分配當前生產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的成本”。
自今年年初以來,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受到了危機的影響。實際上,世界各地的每家汽車制造商都必須削減產量,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一些工廠暫時處于閑置狀態。
通用汽車周一開始在田納西州斯普林希爾工廠停產兩周。密歇根州蘭辛市另一家工廠的關閉將延長至4月26日。
福特在芝加哥,Flat Rock,密歇根州和堪薩斯城的工廠也于本周關閉,這影響了該汽車制造商包括F-150皮卡在內的最有利可圖的產品的生產。
根據AlixPartners研究公司的數據,今年全球汽車收入可能會減少600億美元以上。該研究公司預測,僅在第一季度,全球制造商將損失約140萬輛汽車的生產。制造商希望通過在今年晚些時候增加產量來彌補其中的一部分,而AlixPartners認為,該行業將在2020年全年將損失減少至約811,000輛。例如,福特建議工會員工今年取消其正常的夏季停工……
隨著總統計劃從美國就業計劃中拿出數十億美元用于芯片生產,行業官員已經就他們的意愿提出了一些建議。
AAI的Bozella上周表示,部分資金應“用于建設新能力,以支持汽車行業并減輕當前芯片短缺所證明的汽車供應鏈風險。”
但是,如何盡快解決危機尚不確定。芯片工廠的成本高昂,并且設立起來具有挑戰性。他們必須符合制藥行業的潔凈室標準。因此,專家警告說,短缺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可能持續到2022年。
拜登:美國將再次引領世界
在半導體峰會上,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表示,美國將在半導體領域進行“積極投資”,并準備“再次引領世界”。
拜登在周一下午的會議上宣布退出會議,他說:“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等待,也沒有理由讓美國人等待。”
拜登稱芯片和晶圓為“今天的基礎設施”,誓言與雙方的商業領袖和立法者合作,以通過American Jobs Plan,這是他在三月下旬公布的一項價值2.3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
龐大的支出計劃中,將有500億美元投向半導體,這比拜登最初提出的370億美元的數字高出三分之一。這筆錢被指定用于美國半導體產業,作為美國CHIPS計劃的一部分。
他在周一的虛擬峰會上繼續說道:“我們在20世紀中葉領導了世界。我們帶領世界到了20世紀末,我們將再次領導世界。”
拜登說:“這是美國力量與美國團結的時刻,政府,行業和社區必須團結起來,以確保我們已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全球競爭,而不會繼續下滑。”
在白宮的每日簡報中,新聞秘書詹·普薩基(Jen Psaki)表示,星期一的芯片峰會“不是我們期望做出決定或宣布的會議,而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參與和討論的一部分,有關如何最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從長期來看,而且從短期來看。”
美國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提高本土制造能力,因為全球芯片短缺嚴重加劇了對亞洲代工廠過度依賴的風險。
“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能力中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7%下降到今天的12%。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競爭對手政府提供的大量補貼,使美國在吸引新的半導體方面處于競爭劣勢。半導體行業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約翰·諾伊弗(John Neuffer)在周一的聲明中說。
Neuffer說:”今天的會議標志著拜登政府與工業界之間繼續建立牢固的伙伴關系,以通過對國內芯片制造和研究進行聯邦投資來加強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當時對BBC表示:”在亞洲擁有80%的芯片供應量,這并不是讓全世界對最關鍵的技術有自己的看法。半導體是“人類生存各個方面的心臟。世界需要更平衡的供應鏈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正在介入。”
這家美國巨頭進軍代工業務,對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臺積電(TSMC)構成了挑戰。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已經在內部設計和制造了大部分最重要的產品,這一策略幫助它在美國芯片制造領域占據了近50年的統治地位。但是,隨著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等亞洲芯片制造巨頭的崛起,推出自己的最新芯片生產技術的延遲拖累了英特爾近幾年的市場份額。
同時,英特爾表示正在努力解決汽車行業面臨的芯片短缺問題。基辛格周一告訴路透社,該公司正在與汽車芯片供應商進行談判,以在英特爾工廠生產其芯片。
格辛格告訴路透社:“我們希望可以緩解其中的某些問題,不需要三年或四年的工廠建設,而是可以在我們現有的某些流程中對六個月的新產品進行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