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正處于5G發展的黃金時間,而目前全球最大的5G供應商分別是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華為就不用說了,在5G通訊領域領先全球,也因此被老美制裁。但無論怎么樣,華為都是5G領域的領導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隨著各國5G網絡建設進度的加快,5G通訊設備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愛立信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愛立信已經在全球斬獲136個5G商用合同,其中愛立信已經與78家運營商客戶達成可公示的5G商用合同,目前在42個國家為85個已經正式運行的5G商用網絡提供設備。
而根據諾基亞官方公布的消息可知,該公司所斬獲的5G商用訂單數量達到150個。目前,諾基亞已經部署完成的5G現網為63個。對于未來5G的發展前景,百年老店也是相當看好。愛立信最新版《移動市場報告》預測:到2026年底,全球5G簽約用戶將達到35億,大約占到移動簽約用戶總數的40%。
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毅康(Borje Ekholm)近日強調:5G是一種基礎設施,這是因為5G不僅能夠起到彌合數字鴻溝的作用,還對創新有著巨大的影響,有很多大公司/行業可以用5G來實現數字化轉型。當前,5G發展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如果現在沒有5G這樣一種基礎設施的話,未來就很難有競爭力,像5G這種基礎設施需要盡早建設。
2020年,愛立信和諾基亞的5G專利占比分別是4.35%、9.01%,兩者加起來也沒有超過華為一家。
從數據上來看,華為應該是引領全球5G發展的核心力量,不管是在5G專利數量上,還是5H基站建設方面,華為都遠遠的領先其他國家。但是,老美不愿意看到華為的崛起,更不想看到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
但是,時間來到了2021年,中國一季度的GDP達到了18.3%的增長,可是那個在通訊領域勇立潮頭的華為一季度的業績卻是銷售收入下降了16.5%。其中,最為明顯的標志是,華為在全球的智能手機業務上產生了大幅的下滑,盡管華為在中國國內市場手機業務還保持在第三的位置,但是在全球已經見不到了。
華為被打壓的核心并不是所謂的智能手機業務,但是華為自有的芯片因為失去了代工廠的支持而難以為繼,這是遭受打壓的附帶影響。華為真正受制約的業務是5G,這才是華為最強勢的方面。
中國有句俗話,“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華為在5G網絡市場的范圍正被逐漸壓縮到國內市場,海外市場逐步萎縮。全球5G市場本來就是一個“零和游戲”,這使得本來競爭力正在下滑的兩個國際競爭對手愛立信和諾基亞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愛立信的 5G 設備攜手全球眾多領先的運營商實現 4 大洲 5G 商用首發;自 2015 年以來,愛立信已發貨超過 500 萬 5G 就緒的射頻單元。
目前華為的5G商用合同數量仍舊停留在91份,這是今年2月份的數據,直到目前,該數據還未更新。
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聲稱華為5G設備存在信息安全隱患,禁止華為參與本國的5G建設。美國還意圖威脅其他國家禁止使用華為5G設備,這可能導致華為在國際市場上受挫,無法進一步獲得5G商用訂單。
愛立信在反超華為以后還企圖“幫助華為”。他們公開對瑞典官方喊話,如果不撤銷對華為的限制,那么他們就有可能退出瑞士!為此,愛立信甚至還自費找律師幫華為打官司,希望能夠讓華為在瑞士獲得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然而瑞典官方并沒有理睬愛立信,對于華為的不公平的限制一如往常。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網友表示,為什么咱們國內不獨用華為呢?現如今我們國內建設了全世界最大的5G網絡,并且未來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華為能夠拿下全國大部分的5G訂單,那么也能超越愛立信、諾基亞等成為全球第一。
實際上,我們國內建設的商用網絡采用了多方的基站,比如愛立信、諾基亞、華為都有。而這不僅能保證市場的競爭和活性,并且在國際貿易中也是有重要作用。任正非一再強調,如今是一個“全球化時代”,華為要充分擁抱“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