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指華為新推出的一款Hi3861開發板引起關注,猜測當中的芯片采用了Risc-V架構,將采用Risc-V開發鴻蒙系統,這是在ARM方面對于將V9架構授權給華為態度曖昧之后,華為采取的反擊策略。
華為推出的海思麒麟芯片一直都采用ARM架構,在技術水平上與高通的頂級芯片相當,居于一流水平,在中國芯片行業也居于領先地位。
不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ARM與華為的合作幾番暫停合作,華為去年推出的麒麟9000芯片也沒有采用ARM當時最新的X1和A78核心,這已引發了業界憂慮華為能否與ARM繼續合作,到如今ARM V9架構的授權未明朗更進一步引發了各方的擔憂。
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芯片企業,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選擇Risc-V架構就是一個合適的反制措施。Risc-V架構已成為當下的熱點,它已吸引了全球眾多芯片企業的關注,華為作為移動芯片市場的領先者,如果支持Risc-V對于Risc-V陣營可謂強心針。
Risc-V如今已成為中國芯片業界呼聲最高的芯片架構,中國也已成立了中國Risc-V產業聯盟,促進Risc-V生態的發展。這是因為Risc-V處于剛剛開始發展的階段,歐美企業未有從中取得優勢專利,中國如果能迅速發展Risc-V就可以取得更多主導權。
Risc-V也認為中國是最有可能發展該架構的市場,畢竟歐美市場都已形成了ARM完善的生態,它們的芯片企業無需憂慮中國芯片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并不愿意花太大的成本發展Risc-V這個剛剛起步的架構,為此Risc-V公司還將總部從美國遷移至中立國瑞士,以擺脫美國的影響。
另外隨著美國企業NVIDIA發起對ARM的收購,全球芯片企業憂慮它們與NVIDIA的同業競爭關系,也有利于Risc-V的發展,只不過正如上述對于歐美芯片企業來說它們還是考慮到成本問題暫時并沒有如中國芯片行業那樣大力度投入研發Risc-V架構。
華為此前雖然也有關注Risc-V,不過并沒有投入太大的力量開發Risc-V架構,它開發的手機芯片、服務器芯片等都是基于ARM架構,只是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華為與ARM的合作不時中斷,讓華為逐漸憂慮與ARM的合作關系,如此情況下Hi3861開發板的芯片采用Risc-V架構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中國正努力完善自己的產業鏈,特別是在芯片制造方面,據稱已研發出完全獨立自主的55nm工藝,而Risc-V架構可以采用落后的工藝開發出性能更高的芯片,這有助于如今無法找到芯片代工廠生產芯片的華為解決芯片生產問題。
如此一來,華為借Hi3861正式介入Risc-V芯片研發的可能性還是很大,即使Risc-V暫時還無法與ARM相比,華為至少能暫時獲得芯片緩解當下芯片短缺的問題,同時延續自己的芯片技術研發實力,進而通過與中國芯片產業鏈合作共同加速技術的升級,或許有朝一日再次站在全球芯片行業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