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28日,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盛大舉行。開幕首日,以“科創中國:數智化轉型 5G+萬物致新”為主題的高端對話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本次高端對話圍繞智能制造、數字科技創新、5G+工業互聯網等主題,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5G如何驅動數智化轉型。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發表了《5G 數智化轉型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發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各位來賓:
首先,我代表華為公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們的信任、幫助與支持。正是得益于此,華為公司始終在奮勇前行、逆勢而上的路上。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5G發牌兩周年的日子,中國5G的發展速度令全球矚目。我作為產業的參與者,今天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5G,正成為數智化轉型的新動能。
數字化向數智化升級
5G發展正當其時
記得我上一次在數博會分享5G相關話題還是在2019年,當時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必將擁有全球最大的5G網絡,5G必將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很多想象的空間。
兩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中國不僅建成了全球領先的5G網絡,基站建設超過82萬,實現了地級以上城市的全覆蓋,用戶數已突破2.8億。同時,在煤礦、鋼鐵、港口、制造等20余個行業已經部署了5G應用,超過5000個商用創新項目正在實施落地,5G行業應用合同簽署量超過1000個。其中,絕大部分的產業應用,都是5G與云、AI、大數據等技術的結合,為行業企業的生產、運營貢獻了新價值,而隨著以上這些技術的融合發展,我們也迎來了數字化向數智化升級的新機遇,5G的社會價值將更加凸顯。
數智化的核心是通過聯接+計算技術
讓數據發揮出最大價值
我認為數智化轉型的核心,就是要讓數據發揮出最大價值,包括通過數據的交互與呈現、數據的流通、以及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使數據這一新時期的生產要素轉化為生產力。在這個過程中,兩大基礎技術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一個是以5G、全光通信、IP網絡等為代表的聯接技術,和以云計算、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計算技術,只有通過這些根技術的融合與發展,才能真正讓數據產生價值,從而滿足數智化生產、服務與生活的需要,進而推動社會進步。
5G實現云/邊/端數據高效協同
成為激發數據價值的關鍵驅動力
5G是一張可信、可靠、可承諾、高質量的移動網絡,實現云/邊/端數據的高效協同,在互聯萬物的同時,進一步加深聯接技術與云、大數據、AI等計算技術的融合。
云是未來世界的基礎平臺,就像中國移動高同慶總剛才提到的,未來將“無云不企”、“無企不云”,而5G可以使云上算力、算法、應用、組件等能力實時賦能到邊側與端側,同時滿足邊/端面向云的實時能力調用與數據交互,真正實現讓計算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
對個人消費者而言,將創造出更多極致體驗的應用,實現更多的“身臨其境” 與“感同身受”;對行業而言,將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
我將從以上兩個維度,結合幾個案例進行闡釋:
5GtoC應用帶來極致感官新體驗
用數字點亮現實世界
在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舞蹈風暴2》中,我們攜手欄目方及相關伙伴,在現場布放了128個高清相機進行拍攝,結合智能云端合成與渲染技術,實現了360度自由視角的播出。觀看者使用5G手機就能切換任意視角,領略全新的感官體驗。此外,這一應用也落地在了央視、重慶電視臺、廣州大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相關節目中,同時我相信,未來在其他的劇院場所,以及像“冬奧賽場”的體育場館都將落地這一應用。
同時,基于5G的AR應用正在走向成熟商用。在北京前門,我們利用空間計算和5G網絡結合,以每平方公里40億個信息點掃描現實世界,實現厘米級定位與仿真疊加,打造了全球首個商用上線的、擁有室內外融合定位和3D實景步行導航功能的“北京坊河圖世界”。虛擬數字內容會疊加在真實的物理環境中,讓用戶室內外步行導航的同時,可以看到商家的精品推薦,領取促銷紅包,觀看“煙花”等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體驗。
第一代互聯網是信息的互聯網;第二代互聯網是基于人的社交互聯網,所以誕生了像微信、推特這樣偉大的應用;而第三代互聯網就是真正的數字孿生,將真實的世界和數字世界相結合的互聯網。
5G驅動先發行業數智升級
創造行業新價值
5G對個人消費者帶來的變化還不足以完成5G的使命,在行業維度,5G帶來了更多新價值。
5G具備大上行帶寬、室內精準定位、端到端切片等原子能力,這些原子能力與云、AI、大數據等技術融合,構造出行業數智化轉型所需的水平應用場景,例如機器視覺、AGV協同調度、遠程控制、移動巡檢等。這些水平場景與垂直行業特性相結合,成為行業智能解決方案,為行業客戶的生產、運營、管理帶來巨大價值。
5G讓勞動者更舒適
讓制造更智能 讓生產更安全
首先,5G讓勞動者更舒適。
港口的龍門吊司機每天在30米高的操控室低頭作業,由于上下塔的不便,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不得不斷水斷食;再加上這個工種對技能要求高、培訓久,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做龍門吊司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港口通過5G+高清視頻,實現龍門吊的遠程控制,司機坐在環境舒適的空調房里即可完成作業;此外,1名龍門吊司機可操控3~6臺龍門吊,在改善工作環境的同時,大幅提升人員應用效率。
同樣,在山東、山西的煤炭與金屬資源礦井,利用5G實現井下采煤機、掘進機、運輸軌道車的遠程操控,有效減少了工作人員下井數量,5G的社會意義在“以人為本”上進一步得到體現。
在生產華為Mate、P系列手機的華為南方工廠,我們秉持“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打造“5G工廠”來制造5G設備。5G與其他智能技術融合,讓制造更智能。
對比華為南方工廠手機生產線的過去與現在,我們能很明顯看到,現在的產線操作人員大大減少。得益于5G生產專網,車間里500多臺設備都已經接入5G網絡,設備之間數據實時交互,自動導航車(AGV)在規定的線路上進行來往供貨、運貨。有了這樣的智能化產線,操作工人數量相比過去減少80%以上,整體的生產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此外,5G帶來的智能化還體現在產品質檢方面。在像巴掌大小的一塊電路板上有多達2500個器件,以前靠工人肉眼檢測至少需要2~3分鐘;現在對它進行高清拍照,通過5G上行大帶寬快速傳至云端,通過人工智能僅需6秒就可完成檢測,產品良率也從98%提升到99.55%。
接下來我們再講一個關于化工行業的案例,5G讓生產更安全。
對于面臨易燃、易爆、高溫、高壓、有毒、強腐蝕性等挑戰的化工行業而言,安全是重中之重,對安全管控的要求也非常苛刻。
在江西星火有機硅化工廠,通過5G智能終端巡檢、5G機器人巡檢、5G移動作業監控等手段對廠區內全要素進行視頻采集和全天候分析,使得工藝安全預判效率提升了80%;同時,在5G移動作業監控下,生產作業違規行為減少了78%。
貴州5G發展進入快車道
5GtoB從技術驗證走向商業復制
身處貴州,我們看到貴州的5G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
截至2020年12月,貴州全省5G基站超過2萬個,實現了城區和縣城核心區域室外連續覆蓋;所有5A景區、交通樞紐、貴陽地鐵線等重點區域也實現了5G全覆蓋。
隨著5G建網規模擴大,5GtoB從技術驗證走向商業復制。
貴州是個煤礦大省,井工礦居多,新田煤礦率先啟動廠區及井下5G規劃,將5G技術應用到礦區的各個自動化系統支持視頻監控、無人值守、遠程操控。實現井下少人,無人,本質安全。
在電力方面,黔南州和貴陽完成5G配網自動化FA驗證,后續逐步啟動環網柜改造,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有效規避重大電力事故發生。同時在醫療、文旅等其它方面也在展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華為仍將一如既往的支撐運營商將5G帶到千行百業。
5G數智化轉型進入高速發展期
四大創新推動產業繁榮發展
2019年,我們飽含熱情進行解決方案孵化;2020年,我們聚焦先發行業從0到1的打造,同時持續優化解決方案;如今,鋼鐵、礦山、港口、制造等重點行業已經進入1到N規模復制的階段,中國5G的產業創新已領先全球。
我們相信在未來的5年,將迎來5G數智化轉型的高速發展期。而面臨這樣的機遇,當前我倡議在四方面持續創新:
一是標準的融合創新。要實現產業數智化,通信系統的標準需要與各個行業系統和產業系統的標準相融合,從而起到行業牽引與發展指導的作用。例如,在煤礦的創新應用實踐中發現,面向井下450多米處構建5G網絡,我們沿用的井下無線射頻標準仍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和英國的標準,而在當前實際部署過程中,我們需要跟中國的相關標準制定組織進行聯合創新與測試,不斷驗證安全性。這些都是行業融合發展中需要面臨的新課題,因此,未來標準的融合創新是我的第一個倡議;
二是需要合理的商業模式創新,不論是5GtoC還是toB,如果僅僅以聯接的帶寬和流量來進行商業閉環的話,產業發展空間無法做大。要以多方共贏為目標,以“價值定價”為導向,這樣才能真正的驅動上下游產業,帶來創新的源動力,進而真正驅動商業;
三是需要行業終端、網關等硬件設備的持續創新,當前全球已發布超過600款5G終端,但面向未來,我們需要大量的,滿足百行千業各場景應用的5G行業終端,這仍需要更多硬件設備商共同努力,才可以匹配發展訴求;
四是持續深入做好生態協同創新,中國的很多行業擁有很深的信息化與自動化發展積淀,有很多真正的“懂行人”。我們要尊重行業客戶及行業解決方案提供者多年積累的知識、經驗與能力,要虛心、積極的與行業生態合作,將自身的技術能力與行業信息化應用結合起來,才能最大化發揮5G在行業智能化轉型中的價值。
相信在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行業ISV/SI、產業組織等產業鏈參與者共同努力下,將塑造更高、更廣的5G產業價值。
「數」聚貴州 「智」贏未來
「5G」揚帆 萬物致新
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以5G為代表的ICT技術將全面驅動企業架構升級和產業結構轉型,千行百業迎來了數智化變革的歷史性機遇。
貴州跟華為一直很有淵源,未來華為公司的云數據中心也在貴陽,相信將會對貴州乃至中國的數據產業帶來積極的作用。我們也期待未來跟更多伙伴一起攜手并進,共同迎接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今天我們「數」聚貴州,明天我們「智」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