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石導語:一方面是清晰且體系化的戰略,另一方面是對戰略形成強大支撐的組織、團隊與系統性能力,再加上處在產業風口上的良好外部環境。這樣的聯想集團,其未來值得我們進一步期待。
1
IBM原掌門人郭士納在帶領百年藍色巨人IBM成功轉型之后,留下了一本全球暢銷書《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向人們介紹了自己如何帶領破產邊緣的IBM重回巔峰的心路歷程與經驗教訓。
不過,盡管《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廣為流傳,并大受推崇,但當傳統大公司深陷機構臃腫、文化封閉的困局后,“大象跳舞”的努力卻往往是“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尤其是在諾基亞、柯達、雅虎等昔日科技互聯網巨頭隕落之后,有關大型企業如何在時代巨變、技術升級、產業更迭之中保持競爭優勢就成為商界、科技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當然,現實也并非都是悲劇。近幾年,在海外有微軟、思科等美股科技巨頭公司通過文化重塑、鼓勵創新等手段上演了絕地反擊的好戲,在國內也有一家典型的案例,它就是中國目前最優秀的IT企業之一聯想集團。就在近日,聯想集團公布了2020/21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業績,表現極為靚麗,引起了行業極大關注,這也是聯想集團“大象跳舞”的一個縮影。
2
財報顯示,聯想集團2020/21財年全年整體營業額4116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第四財季營業額達到了106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8%,創造了近十年以來最快增速。
2020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的企業營業收入為202億元。因此,聯想集團全年整體營業額在一年內飆升近700億元,超過了三個中國民企500強之和,“大象起舞”之稱可謂名副其實。
不僅是營收規模高速增長,聯想集團凈利潤表現也非常突出,經營質量提升明顯。財報顯示,聯想集團全年實現稅前利潤120億人民幣,凈利潤近80億人民幣,年同比增長均超過70%。受益于高端產品的熱銷以及費用的良好控制,公司凈利潤增速超過營收增速。尤其是第四季度,聯想集團實現稅前利潤25.8億元,凈利潤17.6億元,分別達上年同期的5倍和6倍。
從企業綜合業績來看,放眼全國,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年營收超過4000億,同時凈利潤在80億以上的企業屈指可數。這意味著聯想集團已經站在中國商業舞臺的中央。
具體到各個業務來看,2020/21財年全年,聯想集團智能設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87億元,同比增長20%;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創造了歷史最佳的第四季度業績,營業額年比年增長46%,利潤率達到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所有大區都實現了大雙位數的營業額增長,在中國的年比年增長更是高達80%。
其中,在智能設備業務中的移動設備部分,聯想集團整體營業額年比年猛增86%,稅前利潤創造了并購摩托羅拉移動以來的新高。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市場的銷量年比年都實現了三位數以上的高增長,在優勢市場拉美的銷量份額創造了歷史新高。
2020/21財年全年,數據中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29億元,同比增長15%,兩大業務增速均創出歷史新高。第四財季的營業額更是年比年猛增了32%,連續第五個季度高于市場平均增速,其中中國業務的增長最為顯著,年比年達到了53%。數據中心整體業務的利潤率年比年改善了4.4個百分點,創兩年來最大漲幅。
此外,公司軟件與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30億元,收入占比達到8%,年比年增速44%,是集團整體營業額增速的兩倍之多。尤其是包括設備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在內的運維服務營業額年比年接近翻番,解決方案服務業務的營業額年比年增長了65%。
從上述各個業務來看,聯想集團當前已經實現了四個重要目標。第一,聯想集團目前已經形成了均衡的多元化結構;第二,聯想集團的各項業務都重回增長;第三,聯想集團各項業務的盈利能力在大大改善;第四,聯想集團的軟件與服務業務在日漸凸顯。這四個目標的實現,標志著聯想集團的轉型升級已經初見成效。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眾多企業轉型案例時發現,所有轉型成功的企業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首先要有一個清晰且體系化的戰略方向。戰略決定了企業最終走向哪里,以及所走的路是否正確。
聯想集團也不例外,其在如此大體量下還能大象起舞,重煥活力,根源在于3S這一核心戰略的正確制定與成功執行,這也凸顯了楊元慶的戰略定力。2019年4月,聯想集團正式宣布了“3S戰略”——Smart IoT智能物聯網、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架構、Smart Vertical行業智能,及其體系架構:端、邊、云、網、智。其中,端代表智能物聯設備的終端,邊指邊緣計算,云代表云計算,網是以5G為代表的數據傳輸的網絡,智代表行業智能的解決方案。聯想集團當前均衡的業務組合的形成,各業務重回增長以及軟件與服務業務的大幅增長,正是3S戰略帶來的成效。
資本市場是極為敏銳的,在聯想集團年報發布之前,聰明的投資者就已經開始洞察到聯想集團的這種變化,并用真金白銀給予投票。2021年以來,在全球資本市場低迷,眾多科技企業股價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聯想集團股價漲幅卻超過30%。截止最近一個交易日,聯想集團市值已經攀升至近幾年的高點1178億港幣。另外據悉,聯想集團正在積極籌劃回歸A股上市,這也說明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與投資者對聯想集團近些年轉型成績的認可。
但熟悉港股的投資者或許記得,正是在三年之前,聯想集團還一度被評為“全球最差表現科技股”,并被恒生指數公司從香港恒生指數的50成分股中調出。而在短短三年之內,資本市場便給予了聯想集團天翻地覆的評價,這充分證明了聯想集團在這三年時間內取得的進步之大。
3
雖然,聯想集團在最近兩年的時間開始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能,不過,聯想的大象起舞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很久之前便醞釀積蓄帶來的成果。熟悉聯想集團發展歷史的讀者會了解,之前三波戰略的提出與執行,為今天“3S戰略”的提出與執行奠定了重要基礎。正是憑借這一“史上最艱難的戰略轉型”,讓聯想集團穩住了PC業務的基本盤,及時扭轉了移動業務的虧損,為公司后期進行智能化轉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業績基礎。
早期的聯想集團以PC業務為主,自1996年開始,聯想PC銷量一直位居國內市場首位。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引發全球關注。收購IBM的PC業務,讓聯想集團一舉躍升為全球三大PC巨頭之列,開始真正從中國走向世界。10年的全球征戰之后,2014年,聯想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與此同時,聯想集團也借助PC業務的堅實基礎將商業版圖由PC向消費電子、服務器等領域擴張,先后推出手機、平板、服務器、存儲和應用軟件等一系列產品。
也是在2014年,聯想集團收購了IBM x86服務器業務和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交易金額分別為21億美元和29億美元。收購完成后,聯想集團的服務器業務以及手機業務均躋身到全球前三,公司也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領跑者。
2014/15財年,聯想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62.96億美元,同比增長20%,公司市值成功突破千億港元大關,迎來公司發展歷史上的最高光時刻。
不過,摩托羅拉手機與IBM服務器兩起大型業務的并購整合難度以及手機業務發展遇到坎坷,讓高速發展的聯想集團遭遇到首次危機,2015年和2017年,聯想集團兩次陷入虧損。股價也急劇下跌。與此同時,公司高管團隊陷入震蕩,外界的批評聲日益高漲。
面對業績已至“最差”、“多元化轉型”失敗等諸多質疑,聯想集團在楊元慶的帶領下開啟了“史上最艱難的戰略轉型”。在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時刻,楊元慶提出了著名的“三波戰略”:一是保持核心PC業務的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二是把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逐步建設成新的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三是“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從產品向智能生態演進。
在“三波戰略”持續有效地推進下,聯想集團逐漸迎來了業績復蘇。財務數據顯示,2018/19財年,聯想集團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凈利潤快速回升至5.96億美元。業務上面,聯想集團PC業務重回全球第一,在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4.6%,營業額同比增長16%。與此同時,聯想移動業務重回盈利,這也是聯想移動自完成收購摩托羅拉之后,首次在全球范圍實現扭虧為盈。
事實證明,“三波戰略”的提出成為聯想集團涅槃重生的關鍵。在公司業績扭虧為盈并趨于穩定之后,聯想集團又提出了新的“3S戰略”,并將公司愿景設定為“智能,為每一個可能”。至此,聯想集團的智能化轉型正式開啟。
4
一如曾經同樣陷入困境中的IBM、微軟等巨頭,聯想集團也經歷了從高光走向低谷、進而通過戰略轉型獲得新生的過程。戲劇性的是,聯想集團不僅在業務上分別承接了IBM的PC和服務器業務,就連戰略轉型也與其有某些驚人的相似。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一書中提到,郭士納首次公開亮相時提出了IBM要做的五件大事:
第一是盡快實現盈利;
第二是贏得客戶信任;
第三是強化服務器業務;
第四是強化IBM作為整體服務提供者的獨一無二的定位;
第五是提高回應客戶的速度和效率。
2017年,楊元慶面對著聯想PC業務的下滑以及經營的虧損,提出了能夠讓公司重回航道的“三波戰略”。如果將兩者對比,就會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聯想集團第一波所強調的保持核心PC業務的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就是要保持著聯想集團的基本盤,這也是公司日后扭虧為盈的關鍵。
再比如,楊元慶曾經在與員工國慶中秋座談中(2017年)表示,“三波戰略”要實現兩個方面的大變革、大轉型,第一,公司從單一業務向多元業務轉型;第二,從經營產品的公司轉向經營客戶的公司,“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的需要。
其中,楊元慶所強調的“以客戶為中心”,既包含產品的設計、質量、交付周期要符合客戶要求,服務能力要滿足客戶的期望等,又包含將交易型客戶轉換為關系型客戶或者長期訂閱客戶的努力。這與郭士納所強調的第二條、第五條是一個道理。
近年來,IBM將PC業務、服務器業務出售之后,又化身為一家咨詢、軟件業務為主的服務供應公司,仍然保持了其“藍色巨人”的地位。
聯想集團對軟件及服務業務同樣重視。為深入推進服務導向的戰略轉型,4月1日,聯想集團組建全新的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olutions & Services Group, SSG),致力于推進行業智能解決方案、設備服務、運維服務和設備即服務(DaaS)業務的增長。
當然,在如今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全面興起的當下,全球商業都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變革與沖擊,企業的轉型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大型企業尤甚。縱然是股神巴菲特也在2018年清空了IBM的股票。
被恒生指數除名之后,各種唱衰聯想的言論一時間甚囂塵上。聯想集團在回應此事時表示,“尊重恒生指數的審核結果,但并不會對股票表現產生長期的實質影響”。事實證明聯想集團所言非虛。如果從2018年5月算起,聯想集團股價3年內漲幅已經超過200%,應該算是全球最佳表現科技股之一。正如楊元慶所說,“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螺旋式的,就像攀登一樣,你不能踩在梯子上,當你征服一座山時,一定要下來爬另一座山。”
如今的聯想集團,在經歷了長期下山的過程后,現在開始走在登頂新的山峰的路上。其不僅財務狀況正處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最好節點,另外更重要的是戰略方向清晰,業務陣型與組織陣型井然有序,產品、運營以及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核心競爭力突出,企業內部也人才云集,良將如潮。例如,2021年5月27日,在聯想集團北京總部出席此次業績解讀會的楊元慶、黃偉明 、劉軍 、黃建恒、童夫堯與喬健等經驗豐富的核心高管,便是當前聯想集團人才實力的一個縮影。
另外,信息消費升級,信息基礎設施升級,以及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應用升級是當前中國信息技術產業最重要的三個趨勢,而這三大趨勢與聯想集團當前聚焦執行的3S戰略也精準契合,這意味著聯想集團的各個業務都還具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空間。
一方面是清晰且體系化的戰略,另一方面是對戰略形成強大支撐的組織、團隊與系統性能力,再加上處在產業風口上良好的外部環境,這樣的聯想集團,其未來值得我們進一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