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將沖上云霄。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日前發布《中國民航新一代航空寬帶通信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重點規劃“航空+5G”,以解決空中WiFi網速緩慢、航行安全、智慧航空應用等問題。這也意味著,備受業界期待的5G ATG(Air To Ground 地空寬帶通信)即將“起飛”。
民航將“牽手”5G
民航局近日發布路線圖提出大力推進新一代航空寬帶通信的應用,建設公用、專用相結合的民航5G網絡。“這是民航局首次明確提出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航空寬帶通信技術在中國民航應用的系統性實施路徑。”在當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瑞慶表示。
對于民眾最關心的機上WiFi網速慢,張瑞慶表示將主要從三方面加快推進網絡基礎設施演進升級:一是將傳統衛星通信技術升級為高通量衛星通信技術;二是結合5G新基建,將ATG通信系統由4G升級為5G通信技術;三是優化現有網絡結構,增強網絡覆蓋。
北斗“兜底”空天云網安全
飛機高速聯網的方案主要有高通量衛星和地面基站ATG這兩種方式。從全球主要市場來看,ATG與衛星飛機互聯網互補,主流市場陸上航線以ATG為主,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相比于4G基站,在5G時代,陸地上空的飛行采用ATG可以得到更大的帶寬。
空管技術的未來發展需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這就為北斗系統在民航領域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對于中國民航來說,使用北斗系統在技術上提供了絕對安全的底線,從法理上與邏輯上徹底解決了中國民航使用衛星導航技術的安全風險。總體看來,民航系統要服務北斗系統全球應用的價值大局,最終目標是構建以北斗為核心的GNSS技術應用體系,推動以星基定位、導航與授時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空中航行系統建設。
5G產業鏈各方“沖上云霄”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21年,全球航空5G市場規模將達到5億美元,到2026年這一數據將增至39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2.7%。近年來,以中國電信為主的網絡運營商、以中興為代表通信設備商和眾多航空公司紛紛布局5G+智慧航空。
運營商方面,中國電信在5G時代以深化民航與互聯網的融合為己任,通過與民航單位跨界合作,組建天翼智慧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開始著手建設全球首張5G ATG商用網絡。中國移動則推出了中移九霄5G地空通信平臺。中移(上海)產業研究院交通二部高級總監張為峰表示,這是全球首套端到端5G地空通信試驗系統。
通信設備商方面,中興通訊在2021 MWCS期間推出了業界首個5G ATG 解決方案。該方案可支持豐富的航空業務,賦能智慧航空。既包括前艙安全數據傳輸,也包括后艙互聯網接入(向乘客提供上網服務)。
航空公司方面,東方航空與華為、中國聯通合作推出了基于5G的“智慧出行”服務。除旅客信息識別和行李管控外,服務場景還包括值機、安檢、登機、擺渡車、機艙口等各個乘機節點的自助人臉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