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合肥成功舉辦。在本次大會上,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默克電子科技首席執行官畢康明(Kai Beckmann)發表了題為“賦能新一代顯示和電子科技,擁抱數據驅動新紀元”的開幕演講。在演講中,畢康明表示,顯示技術好比“數據世界之眼”,隨著世界越來越趨向數字化,顯示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已經成為人類和數字世界之間最主要的交互界面。圍繞顯示技術對信息技術的賦能作用,顯示技術與新興產業的融合創新,畢康明分享了他的見解。
顯示技術已成為“數據世界之眼”
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創新發展,無不依賴于海量數據的“喂養”。當前,全球數據年均增長量超過30%,到2025年全球數據使用量預計高達170澤字節,相當于將整個Netflix平臺上的所有視頻節目觀看5億次。畢康明指出,數據需要生成、傳輸、處理和存儲,還需要讓用戶可見可用——這就需要顯示技術發揮作用。
“顯示技術好比‘數據世界之眼’。人類80%的感知都來自于視覺,視覺是大腦最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也是幫助我們最高效理解和感知周圍世界的工具。隨著世界越來越趨向數字化,顯示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已經成為人類和數字世界之間最主要的交互界面。”畢康明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過程中,顯示技術在工作、教育、商貿、娛樂等民眾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都呈現出強勁的應用潛力。
“隨著遠程辦公和在線學習的興起,顯示屏、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市場需求顯著增長。由于居家時間變長,人們對游戲顯示屏等家庭娛樂系統的投入也有所增多,我相信這一趨勢在后疫情時代仍將持續。”畢康明表示,“默克的業務定位可以有力支持客戶迎接顯示產品的增長趨勢,我們尤其為服務中國市場做好了充分準備。”
顯示技術與各產業加速融合
顯示作為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正在與5G、AI、物聯網等技術交織并進,融合發展。畢康明表示,技術融合這一趨勢的持續發展,將引爆智能化和可視化的融合。如果顯示解決方案是“數據世界之眼”,半導體材料就是“智能之芯”,智能化與可視化的融合,將建立在顯示技術與半導體技術融合演進的基礎上。
“電話、電視和計算機剛開始是彼此獨立、幾乎毫不相關的技術。由于數字電子技術和軟件具備共同要素,后來這些技術就以多種方式融合發展。不僅是電子設備在融合演進,相關行業也在不斷融合。例如,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與汽車制造商吉利宣布聯合造車。吉利和富士康也達成了伙伴關系,準備聯合打造新一代‘智能互聯汽車’。技術融合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好消息。”畢康明說。
當前,默克的液晶技術正在與通信、可持續建筑等行業融合發展。
在通信領域,默克的液晶材料已應用于智能天線的液晶解決方案。高速穩定的網絡連接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驅動力,新型衛星組網可以讓地球上最偏遠的角落實現互通互聯,但這需要新一代智能天線來釋放網絡的全部潛力。這正是液晶材料天線的用武之地。
“液晶材料天線是提升現代數據通信能力的能手,因為這類天線能夠高效連接地面接收站和不斷移動中的衛星。有了我們的液晶技術,沒有條件或經濟能力快速接入互聯網的地方,未來也可以實現與全世界的互聯。對無法獲得穩定網絡連接的人們而言,這將是嶄新的機遇。”畢康明說。
同時,默克的液晶窗探索了可持續建筑新的技術方向。只需輕觸開關,液晶材料就能立刻改變朝向,調節通過玻璃進入房間的光線和熱量,不僅能保持舒適的室溫,還能減少能耗。
“每一扇窗戶都能節省大量能源。使用液晶窗不到18天,就可以抵消其整個生產過程的能耗。”畢康明說。
實現在中國市場的“全球本地化”
進入中國市場88年以來,默克的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和電子科技業務均在中國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關系,目前默克在中國擁有4200余名員工。
畢康明表示,中國是默克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也是默克電子科技業務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電子科技產業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中國將在這一蓬勃發展的大潮中占據潮頭浪尖。我們將立足中國,與中國一起推動數字化世界蓬勃向前。”畢康明表示。
默克在中國布局了廣泛的顯示材料產品線。其中,液晶材料已經實現端到端業務流程,提供本地化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在OLED材料領域,默克是第一家在中國設立OLED技術中心的跨國企業,擁有本地應用支持和技術服務能力。
“我們在中國的第一家OLED材料生產新工廠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明年正式投產。”畢康明指出。
據悉,默克近年來已經累計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用于拓展并增強在中國市場的研發、測試和生產能力,并不斷擴大產能。2020年進博會期間,默克宣布了一項1.4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性投資,用于在上海建設“默克電子科技中國中心”,該中心預計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這些投資體現著我們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我們希望既發揮全球網絡優勢,又深耕本地市場,實現‘全球本地化’,力爭成為最具本地化的跨國合作伙伴。”畢康明說。
編輯丨連曉東
美編丨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