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連續多輪打壓,最終阻斷了海思高端芯片的代工途徑。海思開始進入到低谷時期,受此影響,華為智能手機銷量也出現大幅度下滑。
與此同時,在華為海思跌倒的背景下,高通撿了大便宜,不僅拿到了海思的市場份額,而且在麒麟高端SoC面臨絕版的情況下,華為手機最終也將用上高通芯片。
高通現任CEO安蒙更是公開表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給高通公司提供了一個創造更多收入的機會,高通將在中國做大。
華為被打壓,高通乘虛而入
在高通最近一個財年,芯片收入165億美元,其中多達128億美元都來自手機業務,而絕大多數都是由我國國產手機所貢獻的,小米就是其優質客戶。
在華為海思沒有遭到打壓前,高通非常希望向華為手機供貨,曾與華為有過不少接觸。
彼時,在全球市場唯一能對三星和蘋果造成威脅的,恐怕只有華為。華為手機的全球銷量一度超越了蘋果,直指三星。按余承東的話說,只要再給華為1-2年的時間,華為手機做到全球第一是肯定有機會的。
假如華為當時采用三星“雙芯片”策略,一半搭載自家芯片,一半搭載高通芯片,高通也能大賺。由于華為堅持采用自研的麒麟芯片,高通只能通過收取專利費的形式從華為獲利。但同樣華為本身的專利也不少,再經過雙方交叉授權后,高通能從華為賺到的錢相當少了。
如今,由于美國蓄意采取了多輪打壓,華為的手機業務一落千丈,留下了大量的市場份額被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瓜分,間接致使高通在中國市場收益增加。同時華為手機及平板電腦也開始搭載高通芯片,這也將進一步提升高通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
高通CEO安蒙現在也承認美國制裁華為海思對高通有利,安蒙接受采訪時公開表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給高通公司提供了一個創造更多收入的機會,我們將在中國做大。言外之意,美國的制裁,華為海思留下來的市場潛力無限大,這是個好時機對高通是一次較大的機遇。
但是,華為海思遇到困境,高通并非高枕無憂。
高通并非高枕無憂
不久前,數據機構CINNO Research發布了最新的《中國手機通信產業數據觀察報告》。
據報告顯示,今年5月,聯發科以870萬出貨量占據中國智能手機SoC出貨榜首,同比增長51.9%,環比增長8%;高通以770萬出貨量位居第二,同比環比的跌幅均在4%左右。
這個成績除了聯發科自己爭氣, 抓住了機會之外,也和高通自己的旗艦產品驍龍888糟糕的功耗有關。因此,當華為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讓出了高通擅長的高端市場之后,高通并未如愿成為最大受益者,而是讓聯發科趁虛而入,一舉奪冠。
數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報告也顯示聯發科連續領先于高通:2021年第一季度,聯發科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市占率達到35%,連續第3個季度位居榜首;高通則以29%的市占率排名第二,與聯發科之間的份額差距較前一季度的4個百分點擴大至6個百分點。
除了聯發科之外國產芯片企業紫光展銳等也是高通的主要的競爭對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本土品牌紫光展銳也一掃4G時代的的頹勢,殺入榜單前五。同比增長6346.2%,環比增長3671%。
其實,美國打壓華為,導致了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溢價受損,消費者更愿意使用非美國品牌的產品。在西方新規的影響,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華為海思受限的情況下,聯發科、紫光展銳等自然成為了新選擇。
華為海思并未放棄
由于被制裁,華為海思的芯片已經沒有代工廠可以生產,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在5月份以240萬顆出貨量位居第二,同比下滑76%、環比下滑14%。但華為并沒有放棄海思。
另一方面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不斷的在收購投資相關的公司。以EDA軟件為例,自從去年以來,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就頻頻投資國產EDA軟件公司,哈勃投資曾于2020年12月入股了國產EDA企業九同方微電子,持股15%,成為了其第一大股東;2021年2月,哈勃投資入股國產EDA企業無錫飛譜電子,持股6.1766%,成為其第四大股東;2021年2月,哈勃投資入股國產EDA企業立芯軟件,持股20%,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近日哈勃投資再次入股國產EDA廠商上海阿卡思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由1200萬元人民幣提升至1600萬元人民幣,增幅約33.33%。哈勃投資持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