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人駕駛發展大會上,國內外多家激光雷達企業聚集一起,分別闡述了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這條線上的發展。目前已上車量產的激光雷達還多以國外的為主,比如法雷奧、Luminar、Ibeo等,但是在國內智能電動車上,本土激光雷達公司已陸續登場。
蔚來ET7上已經搭載了圖達通,小鵬也選用了livox激光雷達。近日廣汽埃安官宣,ADiGO自動駕駛系統搭載RoboSense(速騰聚創)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即將在AION LX等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激光雷達企業北醒光子CEO李遠認為,現在是激光雷達爆發的時候了。
激光雷達上車的真實需求是“可變性”
激光雷達的轉折點是人工智能的出現,AI走上汽車發展出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配置需要激光雷達。尤其去年以來,多款智能電動車已經裝上了激光雷達來實現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因此,關于激光雷達的探討也成了行業話題。從行業端看,激光雷達的類型按結構分為機械式、純固態和混合固態等不同種類。其中,以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運用最廣,相較機械式激光雷達,它也只掃描前方一定角度內的范圍,而相比純固態激光雷達,混合固態激光雷達也有一些較小的活動部件。不過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在成本、體積等方面更容易得到控制。目前,混合固態激光雷達也有多種解決方案,主要包括MEMS振鏡、轉鏡、棱鏡等。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
李遠認為,未來5年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是影響自動駕駛的變革力量。目前基本所有車型都放棄了傳統的機械同軸旋轉激光雷達,而使用混合固態激光雷達作為2023-2025年的選型?;旌瞎虘B激光雷達在現階段爆發原因有三:一是對于高速自動駕駛的性能要求;二是對于乘用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三是乘用車的成本要求。
關于車載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面臨的未來,李遠表示,他們的客戶主要來自造車新勢力、L4以上無人駕駛方案商、傳統車廠三大群體。而客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可變線數”。簡言之,無論是64線還是128線的激光雷達,最終目的是能夠識別物體,以這一需求為導向,就能夠實現靠算法實時調整變化,做到在不同情況下都能使用的激光雷達。
未來十年,以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為代表的被移動時代會向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完全自主移動時代轉變。據百度李彥宏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公布的數據,15%的通行效率的提升,可以轉化為2.4%的GDP的增長,這樣的增長會直接帶動產業鏈企業的快速發展。
國內激光雷達上車趨勢
最早進入汽車的激光雷達當屬velodyne,真正實現首個量產的是法雷奧,后來Luminar、Ibeo崛起,數家中國企業如華為、大疆、速騰聚創等也在同期發力。李遠表示,盡管目前上市激光雷達公司都是國外企業,但今年下半年,中國企業將追趕上來,在資本市場迎來高光時刻。
其實,今年初禾賽科技遞交招股書,欲在科創板上市,但最終上交所終止了對禾賽科技首次IPO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決定。這其中有禾賽自身待完善的問題,也與監管趨嚴有關,但這一舉動已經將激光雷達企業上市的動向直接揭示。
用李遠的話說,激光雷達的發展是一步一步走樓梯似的過程,如果將公司分為國外與國內兩個類別,那么前期天平較重的一側明顯是國外企業,而先進國內公司正在天平的另一邊不斷加碼,已逐漸平衡。
事實上,現在激光雷達出貨量還沒有成大規?;?,成本難以降下來,商業化路上有一定阻礙。現在,自動駕駛汽車面臨是幾大難點是超小目標的識別;風雪霧霾等惡劣環境;工程質量、安全性;價格夠低,具有普適性。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
因此,現階段L3和L4的車載激光雷達配置要極力解決這些問題。李遠表示:“目前,L3車載激光雷達配置已經從早期的單臺補盲延伸到多臺前向雷達補盲;L4則由Waymo率先發起從主雷達+四周補盲雷達逐漸替代頂部多線激光雷達。未來也是前向主雷達+四周感知補盲,殊途同歸。北醒光子的定位也正是用高性能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做車載前向主雷達。”
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下一步趨勢將重點在芯片化和模組化,芯片比較難的是數字化的計算芯片,這個挑戰是工程的極限,但也并不是不可觸及的。模組化可支撐大量產,整體內部一定是一個模組化的,使得激光雷達產品的穩定性、一致性,以及成本、產能都有完備的保障。
李遠也首次透露了北醒光子未來的激光雷達技術布局。通過FMCW的線性調頻連續波技術,從源頭上降低兩個數量級以上的抗干擾率。在Horn-X2平臺基礎上進行升級,縱向實現凝視功能,讓更多客戶能享受軟件多模式可調的個性服務,加速匹配應用落地。未來北醒將從激光雷達芯片化、模組化、工程化三個趨勢上發力,從材料、元器件、激光雷達、系統、車廠一起協同配合。
車云小結
“汽車客戶群體的核心需求,是全天候更遠距離更精準的感應能力,符合車規級,同時也要適應乘用車售價”,李遠說到。
自動駕駛行業的爆發,為激光雷達帶來新機遇,誰能在接下來的市場中贏得主動權,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對行業動向的把握以及對自我路線的規劃都十分重要,北醒光子還透露近期國內激光雷達在資本市場也將迎來曙光。
來源:蓋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