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華為在其官網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9.8%。
剛剛,華為在其官網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9.8%。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369億元人民幣,企業業務收入為429億元人民幣,消費者業務收入為 1,357億元人民幣。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半年報的營收與利潤,并不包含此前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榮耀品牌的全面收購。對此,華為官方指出,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
有質量地活下來
面對上半年的成績單,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我們明確了公司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即通過為客戶及伙伴創造價值,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展望全年,盡管消費者業務因為受到外部影響收入下降,但我們有信心,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仍將實現穩健增長。”回顧華為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596億元人民幣,企業業務收入為363億元人民幣,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558億元人民幣。兩相比對便不難發現,華為2021年上半年的消費者業務同比跌去了近一半,而消費者業務的下滑也正是其營收下降的重要原因,徐直軍口中的“外部影響”自然毋庸贅述。
自被列入實體名單以來,諸如掙扎、困頓、自救等頗具悲壯色彩的詞語便始終圍繞著華為,無論是發布鴻蒙OS,還是積極布局智慧生活場景,亦或入局自動駕駛市場,我們都可以看出華為積極面對、努力求變的信心。
日前,華為發布了萬眾期待的P50系列,這場遲來的春季發布會又不免讓人心酸了一把,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讓外界看到了華為5G手機“復蘇”的希望。
自官方預熱海報發布以來,外界對于P50系列芯片的猜測便層出不窮——海思芯片還有多少?華為手機還能用5G嗎?事實證明,情況并不樂觀,華為 P50系列采用的海思麒麟 9000與高通驍龍 888芯片雖然支持 5G,但是只能當做 4G芯片使用,而原因則主要偏向于和智能手機中核心部件——射頻模組的短缺有關。
射頻前端芯片的性能直接決定了終端可以支持的通信模式,以及接收信號強度、通話穩定性、發射功率等重要性能指標,直接影響終端的通信質量。所以,盡管華為P50 Pro一部分搭載了華為的麒麟9000 5G芯片,但由于只有基帶芯片而沒有射頻模塊,因此P50也就依然無法完成對整個5G網絡的支持。
令人驚喜的是,昨日,有博主爆料稱,華為年底的旗艦Mate50會采用高通的驍龍898芯片,5G版本到2022年第二季度正常供應,而且有可能提前,這意味著華為需要在近一年內搞定國產5G射頻芯片,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正如徐直軍所言:“面對挑戰,全體華為員工都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力量,感謝他們的付出。華為依然堅信數字技術的創新,可以為人類社會面臨的新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幫助推動低碳社會,智能社會的到來。”
企業業務實現正增長
華為力保消費者業務的同時,其企業業務帶來了不小的“驚喜”。與消費業務相比,華為的企業業務擁有更為復雜的生態,覆蓋數字政府、智慧園區、能源、交通、金融、教育、醫療、零售等多個行業,多點開花。
智慧城市
華為攜手上海發布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最新成果,并成立上海“一網統管”城市智能體應用與服務賦能中心;
華為聯合張家港打造縣域城市智能體樣板;
華為攜手福州共建“數字應用第一城”;
創建基于城市智能體架構的數字經濟樣板城市。
金融
華為分別與中信集團、中國太保、威海市商業銀行、天津濱海農商銀行等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交通
華為與上港集團合作超遠程智慧智慧控制中心項目正式發布,這是全球港口首次將F5G技術應用在港口超遠程控制作業場景
能源
華為分別與中油國際管道有限公司、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智慧園區
華為攜手中國建研院發布“建筑能效云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受益于5G網絡建設與自身的技術積累,華為運營商業務仍保持了強勁的韌性,這也從運營商最近的幾次集采中得到印證。
寫在最后
今年4月,徐直軍曾提到,華為對從實體清單中摘出來不抱任何幻想,已經做好長期在實體清單之下工作和生活的準備。如今看來,華為憑借其在運營商業務領域的技術積累,以及在企業業務領域的厚積薄發,正在努力彌補其消費者業務的驟然下跌。同時,無論是多維度投資半導體產業,亦或堅持海思團隊的研發,都可以看出華為并沒有放棄消費者業務。
而在力保智能手機業務的同時,華為堅持“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以HarmonyOS和HMS生態為核心驅動及服務能力,圍繞以智慧辦公、運動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娛樂為主的五大生活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道阻且長,行之將至。期待華為在下半年帶來更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