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從去年4季度開始,從汽車領域開始的全球缺芯大潮席卷所有行業,現在不僅是汽車缺芯,手機、電腦、電視等等行業都在缺芯,就看缺得嚴重不嚴重。
而從芯片制造廠來看,大家都是在卯足了勁來生產,據機構統計,目前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普遍超過80%,個別晶圓廠產能利用率甚至高達90%、100%,還有超過100%的高負荷運轉的。
而從全球的芯片銷售額來看,2019年為4123億美元,2020年增長6.8%為4404億美元,2021年預計為5270元,增長率為19.7%左右。
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廠商在加碼生產,而芯片銷售額也在大幅度增加,那么這些芯片究竟去哪里了?為何所有的電子產品,似乎都在缺芯?
先上數據,下圖是2020年半導體在各領域的市場價格排行榜。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2020年增長最多的是電腦,為142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1.2%。再是工業,手機,分別增長了8.2%、1.2%。而消費電子減少了3%,汽車減少了0.3%,政府終端的銷售額降低了11.8%。
而從各大領域的市場占比來看,電腦類占了32.3%的全球半導體份額,智能手機等占了31.2%,消費電子、工業、汽車3大終端分別占據12%、12%和11.4%。
可見,電腦、手機這兩類就占了63%多的份額,而由于去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電腦的銷量大增,于是芯片產品,以及生產線的產能,轉向電腦去了。
而芯片制造周期很久,不管是調整生產線,還是調整產能,所以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2020年4季度缺芯,其實關鍵其實還是在于生產線的訂單,大多流向了電腦等產品。
而電腦芯片占比非常大,一旦將產能轉向電腦,那么影響的就是其它眾多的產能,比如汽車、消費電子等等,然后再加華為事件影響,其他手機廠商 在手機芯片上積極備貨,導致供需關系對接沒有跟上,于是影響到了整個芯片供給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