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幾年來中國芯一直在高速發展,以2021年為例,1-8月份,國內一共生產了芯片2398.9億塊,同比增長48.2%,遠超全球平均增長水平。
那么在中國芯高速發展中,上海無疑是貢獻最大的,因為上海一個城市就撐起了22%以上的半導體產值,堪稱是中國芯片產業基地。
按照數據,2020年整個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71.33億元,同比增長21.37%。占全國集成電路產值的22%。
而在這2071.33億元中,設計業為954.2億元,制造業為467.2億元,封測業為430.9億元,而裝備材料為219.1億元。
可見,上海已經形成了集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裝備及其他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完整集成電路產業鏈,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相對最為完整,也是產業結構最均衡的城市。
為何上海在半導體產業如此發達?關鍵還是在于上海對于半導體產業特別重視,尤其是當年吸引了張汝京來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后,就是上海發展半導體產業的轉折點,自那之后中芯國際成為了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后來到上海來辦廠的半導體企業就多了起來,比如中微半導體、上海微電子、紫光展銳、上海新昇等等一大堆國內芯片企業巨頭,都把總部設在了上海。
如今,上海已經有120多家集成電路產業鏈相關企業在此聚集,投資規模已經突破1400億元,是國內之最。
如今,國內最強的芯片制造技術14nm工藝在上海,最強的國產5nm刻蝕機也在上海生產,最強的國產光刻機生產也在上海,還有打破國外壟斷的300mm硅片生產也在上海……
甚至國外的大量半導體巨頭也涌入上海,比如高通、博通、AMD、Nvidia、Cadence和Synopsys、LAMresearch、ASML、臺積電、SK海力士,日月光、安靠等都在上海等地設立辦事處或分公司。
芯片有多重要,相信不用我多說了,按照我們的計劃,到2025年要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而目前這個數字大約在30%左右。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整個產業鏈通力合作才行,所以真希望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多來幾個,那么這個目標也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