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正式商用不過兩三年時間,全球各國地區都在盡全力部署5G網絡。中國對5G網絡的布局也從未停下腳步,目前已經建成世界最大的5G網絡,鼓勵高新科技企業發展5G應用,讓曾經萬眾期待的萬物互聯具象化。毫米波作為5G的重要部分,也是產業努力的放心。高通作為無線科技引領者,對于5G的研發、商用和實現規模化,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從3G、4G到5G,每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革新,都有高通的身影。每一臺智能手機中,都有高通的發明。是高通將基礎科技,賦能了整個移動生態。除此之外,高通還將移動技術的優勢,帶到了其他行業,例如汽車、物聯網、計算等。5G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而高通技術可以說是這個時代連接萬物的樞點。
在今年9月底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會上,華為把5G展臺上的應用,從去年的十多個縮減到了四五個。一個5G VR線上演唱會項目被拿掉了,同時拿掉的還有一些被認為“潛力不足、不代表中國經濟特色、過于小眾的”項目。從擴散走向收斂,華為正從上百個行業中總結大規模復制的方法,而目前被認為具備復制條件的行業暫時只有四個。中國移動也從數千個項目中保留下來了360個,并計劃明年再砍掉一些。今年以來,5G大玩家們正在將做過的項目大刀闊斧地砍掉,比如5G遠程手術、5G音樂會,篩掉了那些小眾、實操性差、成本過高的應用,留下數不多的幾個行業作為重點。
在商用兩年之后,中國5G在數百個行業落地了數千個應用場景,5G的大玩家們——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商一致認為,目前5G的應用就像“樣板間”,而下一步的工作是通過大規模推廣和復制,打造出更多“商品房”。為此,5G大玩家潛入了礦山、港口、鋼鐵廠內,在更多偏遠但足以支撐國計民生的行業,開始修建5G基站。留給大玩家的時間緊迫,按照政策目標,2023年,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
2021年是5G加速普及、數字化加速推進的一年。當前,隨著5G行業應用不斷拓展、數字化融合持續深入,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這個問題在通信展上可以找到答案。記者在展區看到,中國電信展區依托5G技術創造了有“聲”有“色”的紅色通信沉浸式體驗。戴上VR眼鏡,瞬間就能從人潮涌動的展會現場進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會址及上海電信博物館等歷史場景;戴上耳機,打開的則是中國電信與喜馬拉雅合作搭建的有聲圖書館,可以聆聽紅色故事,重溫紅色歷史。此外,互動項目“5G時間折疊”吸引了大批觀眾排隊“穿越”到未來城市、外星熱帶叢林,親身感受5G的高寬帶、低時延特性。
在中國聯通展區冬奧互動沙盤前,通過VR眼鏡,觀眾可以窺見座座“冰山”和周圍的5G基站,親臨“冰絲帶”、鳥巢、冰立方、“雪如意”等場館。任意視角切換、自由縮放、隨時暫停、定格旋轉……借由5G自由視角直播系統,能呈現出現場物體360度環繞視角的立體感效果。
華為展示了智慧家庭場景下的影音娛樂、智慧廚房、智慧辦公等解決方案,基于鴻蒙操作系統的分布式軟總線技術,可以連接家庭里每個智能設備,變身一個“超級終端”。
5G商用兩年以來,已經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全新的改變,過去兩年,5G手機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普及,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4K、8K視頻、云游戲等生活娛樂相關的應用已經逐步開始發展起來,5G在全球的大規模商用,驗證了5G在技術上和商業上的成熟。
在消費者應用之外,5G也開始向更多行業應用滲透,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上,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提到,5G技術已經在許多指標上做到了4G的10倍以上,因此在5G技術不斷發展、5G網絡不斷普及的同時,5G技術也將被推廣到各行各業中,對許多ToB的行業應用產生影響。
未來,5G會將移動生態拓展至包括精準農業、建筑和采礦、數字化教育、遠程醫療、智能制造、智能零售以及智慧城市在內的諸多行業當中,對此徐晧還提到一個預測數據:2035年,5G將創造13.1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而智能制造是其中貢獻最大的一項,貢獻了總經濟產出的1/3以上。
5G接下來在行業應用中,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5G與AI結合,在峰會上,徐晧也舉了一個鮮活的應用案例:在工業制造中,質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產品上有輕微瑕疵,肉眼是很難看到的,即使能看到,工人一天工作8個小時,能夠檢測的零件數量也很有限,但如果通過零件傳送帶上的高清攝像頭加上AI算法,就能把每個零件可能出現的故障提前檢測出來,這樣做準確率又高,又可以24小時工作,極大提升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