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窗口期。”10月25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合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聲博會暨2021科大訊飛全球1024 開發者節上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源頭技術創新、產業鏈安全,以及服務疫情防控和生產復工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蓬勃的發展。人工智能應用不能只解決單一問題,而是要解決系統性問題,這就要求龍頭企業牽頭進行系統性創新,讓更多開發者在解決社會重大命題上有用武之地。
劉慶峰認為,幸福中國沒有人工智能的保駕護航是很難長期實現的。“現在越來越多生產崗位開始出現用工荒。在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應用夠深夠廣,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真正使我們的老百姓(44.020, -1.18, -2.61%)安居樂業,解決溫飽,解決每個人的基本健康生活需要。所以,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地需要人工智能。”
他表示,抓住“十四五”的發展機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也將在世界上擁有話語權。
時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入經濟社會的各個場景。劉慶峰舉例,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對落實“雙減”政策發揮了很大作用,“能夠精準分析孩子們的興趣特長和薄弱點,從而降低了孩子們無效作業的時間,也提升了老師備課的效率”。在醫療領域,科大訊飛“智醫助理”自從在合肥試點上線以來,已經“看”了2億多患者,在安徽基層給出了97萬個修正診療方案,“幫助醫生做出更加精確的診斷”。
“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看得見握不著的概念,而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能讓你親自感受。”劉慶峰說,人工智能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觸手可及,“而這種觸手可及,是源頭創新、產業應用,以及廣大開發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劉慶峰看來,人工智能紅利期的到來有三個標志,一是有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場景;二是應用場景可以規模化推廣;三是能用統計數據證明應用成效。“只有生態的繁榮,才能決定人工智能未來全球競爭格局。”
在本次大會上,劉慶峰發布了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2.0戰略,訊飛將與行業中最有資源最有平臺能力的行業龍頭共同搭建行業的基線底座,然后把眾多場景開放出來,讓廣大開發者的各種創意可以匯聚起來。
為了落實戰略,科大訊飛提出六大舉措,包括標準體系、測試平臺、認證體系、培訓平臺、低代碼開發平臺以及開發者大賽。“這次18個主要賽道,從教育、醫療、智慧城市到農業、環保等領域,從賽題中也可以看出,在這些領域中都有幾千個團隊在做剛才講的各種事情。”
此外,全民數字化生存時代,需要全新的虛擬人交互平臺。虛擬人交互的關鍵在于,以情感貫穿的音色、語氣、表情、嘴型、眼神、動作,以及衣品、環境等交互要素。
10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虛擬主播、動畫手語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科大訊飛在業界率先發布虛擬人交互平臺1.0。據介紹,這個平臺可以支持用戶在1分鐘內構建自己的虛擬人形象,并生成獨特的聲音。用戶可以對虛擬人進行設定,包括姓名、臉型、性格、愛好、衣品等,類似真人。
劉慶峰指出了虛擬人交互的四大關鍵特點:多模感知,情感貫穿,多維表達,自主測定。從2D真人到3D虛擬人,目前科大訊飛推出了一大批虛擬人形象,虛擬人家族成員已經增加到54位。
劉慶峰表示,希望通過科大訊飛的原始技術創新和平臺開放,跟所有的開發者一道來實現人工智能的最終夢想,幫助每個人、陪伴每個人,讓每個人都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之上,來迎接更偉大全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