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方向不斷發展,產品定位也逐漸發生改變。對于很多用戶而言,汽車已經不僅僅是出行工具,更像是集休閑、娛樂、辦公等功能于一體的定制私密空間。
在此背景下,汽車智能座艙系統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根據咨詢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智能座艙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研究白皮書》,現階段,汽車座艙的智能科技配置水平,已經成為影響購車用戶選擇產品的第二大要素。重要性超過動力、舒適度,僅次于安全性。
而且,由于國內消費者對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有著更強的依賴性,所以國內用戶在購車時,往往更在意智能座艙表現。
正是因此,很多國內汽車廠商都十分重視智能座艙系統以及零配件的研發。甚至有企業宣布,只進入智能座艙市場,不進行整車制造。
好消息是,很多國內企業都在該領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譬如吉利就發布了首款自研智能座艙芯片——SE1000。
根據吉利介紹,SE1000是中國第一顆7nm車規級SoC芯片,采用87層電路,集成了88億顆晶體管。從參數來看,SE1000是名副其實的高端處理器。
吉利能在眾多國產汽車品牌中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并不令人意外。畢竟,吉利一直都是國內汽車廠商中,最注重研發的企業之一。根據官方在吉利龍灣技術薈上公布的信息來看,未來五年吉利將拿出1500億人民幣用于技術研發,單看研發投入,吉利有望蟬聯第一。
當然,吉利大手筆投錢進行研發,也是為了取得更多的技術領先。按照計劃,吉利會在2025年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商業化,并完全掌握L5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如若吉利計劃能夠如期進行,那么在未來五年時間里,吉利很有可能成長為中國第一新能源車企。
據悉,SE1000智能座艙芯片將會在2022年開始量產。此外,吉利還有一款自研5nm芯片計劃在2024到2025年推出。
其實,縱觀吉利在智能汽車賽道的布局,可以發現,吉利進行智能座艙芯片自研,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防范芯片受制于人的情況出現,也是為了能給用戶打造出更出色的服務體系。
簡單舉例,吉利將會在2026年完成72顆物聯通信衛星以及168顆導航增強低軌衛星的組網,搭配吉利自研芯片,吉利汽車將可以實現全球無盲區通信,定位精度也可以精準到厘米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自研芯片并不一定會是吉利汽車獨占,因為研發該芯片的芯擎科技公司,雖然有吉利的投資,但吉利并不是第一大股東。
也就是說,這顆7nm芯片最終或可以應用在多款智能汽車上,幫助國內汽車廠商,擺脫對高通、聯發科的依賴。